來源:網絡 作者:匿名 2009-11-13 17:42:02
一個天才脫穎而出,總是令人羨慕,而在世俗生活中,“天才”破土而出的過程,卻常常伴隨著無法言說的痛苦。
他是一位比同齡人長得嬌小的少年。在對視了半分鐘以后,他說了他的難處:他無法與父母平靜地說話,因為他根本就不想看見他們。父親是個政工師,他能夠解決單位里所有棘手的人際矛盾,卻對兒子一籌莫展。兒子在家幾乎不做作業,經常是在玩電腦,看電視,或者在沉思。他認為父母的擔憂簡直不可思議,因為他一切都正常,對學習和生活都能夠控制。他對他們的拒絕就是為了耳根清凈不受干擾。兒子向我說了自己的一些困難:他無法集中注意力聽課,他習慣自學,把新課瀏覽一下,什么都知道了。他覺得老師對他十分不滿,不僅因為他不聽課,還因為他雖不聽課每回的成績卻總是數一數二。
他覺得,每次測驗之后,他都能夠感覺老師的敵意,于是他更加回避。
他是個初二的住校生,在一個該自修的晚上,他提議到附近的小鎮上去唱歌,有七八個同學附議跟了去。結果是同學的家長要求處理帶頭“肇事者”,并嚴禁自己的孩子和他交往。
他在四面楚歌中迎來了考試的日子,但是他發現在臨考前的幾天里,只要一拿起書本,他就想扔掉。這次他很沮喪,很漠然,很無助,很消極,甚至很無聊。他平時的矜持和驕傲變成了現在的苦惱。他對當前學習的意義產生了懷疑,為什么要去學校忍受如此無聊的生活?他甚至想退學……
看著他眼角滲出的絲絲淚水,誰說“少年不識愁滋味”。聰明的頭腦,委屈的心靈,怎樣幫助他統合起來?
在某種意義上,“天才”少年和弱智兒童一樣是需要特殊照料與精心呵護的,他們同樣屬于“另類”人物。而社會常規教育是為大多數人服務的,難免缺乏適合“天才型”孩子成長的文化環境。我們要輔導孩子適應現實,努力學習,但是我們要欣賞和成全他的獨創性,尤其是天才型的孩子。獨特性和創意是他們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那些極端的少年就是因為自我被嚴重干預,內心孤獨,心理極其脆弱的后果。
從來沒有孩子像今天這樣聰明,也沒有像今天這樣壓力重重。聰明男孩的困惑只是滄海一粟,希望家長和老師能夠像重視分數一樣重視他們的心靈感受,分享他們的智慧,轉換他們的語言,在心理上和他們堅守在一起,共同走出成長的煩惱。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