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作者:匿名 2009-09-01 13:39:59
第二單元 復習要點
教學時間:5課時
1、《阿長和山海經》
2、《背影》
3、《臺階》
4、《老王》
5、《信客》
興趣情境導引
相關知識鏈接:感受真情
具體步驟1.理清脈落;2.品析佳句;3.分析形象
范例1作者對阿長懷有怎樣的感情?
分析: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人的革命家、文學家、思想家。
阿長,即長媽媽。魯迅兒時的保姆。"長媽媽只是許多舊式女人中的一個,做了一輩子的老媽子,平時也不回家去,直到臨死。"魯迅對他懷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幾篇文章回憶到與長媽媽有關的往事,其中《阿長與<山海經>》是專門回憶和紀念她的。
《阿長與<山海經>》是一篇情思雋永、蘊涵深刻的佳作。在這篇文章里,魯迅通過對幼時保姆長媽媽以及她為我尋找《山海經》一書的有關情景的追憶細膩而饒有風趣地表現了"我"對長媽媽的認識過程,贊頌了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表達了作者深切的懷念之情。閱讀這篇文章,要注意作者是以兒時的心態回憶阿長的,又是以寫作時的眼光去觀照自己的兒時和阿長的;對后一層意味要透過文字表面去把握.還要注意,作者既然是懷念自己的保姆,為什么在前半篇用抑筆,大寫阿長的缺點,訴說自己如何討厭阿長呢?這要分析,第一,這些確是缺點,但在這些缺點中,可以看出阿長那種難能可貴的純樸和真率。由于有純樸和真率做內核,她的切切察察、大字形睡相、麻煩的規矩和講"長毛"時所表現的愚妄,都是值得同情,可以原諒的。第二,這些缺點,粗俗也好,愚昧也好,都是由阿長所具有的知識文化水平以及她的身份與地位決定的,與其說是阿長的過錯,倒不如說是阿長的不幸。
解答:
魯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是對長媽媽深切的同情和真摯的懷念。
解題方法鏈接
這一類問題首先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許多文學作品在表現人物是用到抑筆,也即欲揚先抑。從敘事的詳略上也可以判斷,作者詳寫阿長為我買《山海經》,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再則就是一些議論抒情句,能直接體現作者的情感,如末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他的魂靈!",情真意切,令人感動不已。
范例2《背影》中父親對"我"是什么的感情?"我"對父親的感情變化又是怎樣的?
分析:
《背影》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篇末說到父親的來信:"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得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里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章只是寫實。"
讀完這篇文章,似乎有一種壓抑的感覺,這種父子間相愛相憐的感情中似乎滲透著一抹淡淡的哀愁,這到底如何理解呢?回答這個問題,應該從兩個方面考慮。首先,要先了解一下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這篇文章寫于1925年10月,當時作者正在清華大學任教。社會的世態炎涼,使作者多年來在寂寞困愁中生活,這種情緒必然流露于筆端。其次,文章記敘的八年前的往事,正是作者家境敗落,"走投無路"的時候。祖母的死,父親的失業,變賣典質還虧空,又添新債辦喪事,接二連三的災難劈頭蓋腦地襲來,小小的家庭能經受得了嗎?在這家庭光景慘淡的時刻,為了"謀事"糊口和讀書尋求出路,父子不得不依依惜別,不知何時再能見面。這是舊社會貧寒的知識分子顛沛流離生活的縮影。了解了以上兩點情況,文章凝重而深沉的感情基調就好把握了。在這樣的特定環境中,回憶那段令人心碎的過去,淡淡的哀愁似乎不難理解了。對于現代的學生來說,由于時代的變遷,《背影》中的父子之情可能不易引起共鳴。不過父子情深,應該是千古不變的。文中的父親在重重悲痛困苦之前,對兒子說:"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大有泰山壓頂不彎腰的氣概,何等堅強!而另一面,父親送別時不辭艱辛,尤其是買橘子的情景,又是何等慈祥,為了兒子,勉為其難,這正是中國慈父形象的定格。作者為文與為人是一致的,十分坦誠。從文章看,20歲的作者先是對父愛不理解,覺得父親說話不大漂亮、"迂",后來父親在"買橘子"中表現出的深厚父愛,才深深地觸動了作者的心靈。南京分別以后的八年中,作者已經是清華大學講師,已為人父,心智已經成熟,良心激活了,感情激動了,心靈凈化了,對父愛的感受已經迥然不同,作者向讀者訴說了自己的后悔,激發了共鳴,引起讀者都聯想起父愛。這一些,都要深入體會。
解答:
《背影》是傳統課文,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父子親情--父親對兒子的疼愛和兒子對父愛的感念,這是人間至情。
解題方法鏈接
我們應該認真熟讀、體味,感受到洋溢在字里行間的至情。讀讀想想,看文中的哪一點,打動了我們的心。其次可以從背影入手,理清全文脈絡,以便把握全文的思想、情感、內容。還要注意體會作者的心理變化。
范例3《臺階》是一篇小說,我們應該怎樣理解"父親"的形象?
分析:
《臺階》與本單元其他四篇不同,是小說,但也屬于敘事類作品,主要用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
小說也是一種文學體裁。它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人物、故事情節和環境構成了小說的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說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造出來的,所以更能集中、更深刻、更有普遍的代表性。人物的性格又是通過故事情節展示出來的,小說中的人物不能孤立存在,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環境里,離開了環境,人物就沒有活動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階級根源和社會根源。
所以,我們閱讀小說要注意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這樣才能比較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欣賞作品。
對這篇小說,可以提出三個問題: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階的新屋?父親是怎么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新屋造好了,父親怎么樣?引導學生通過探究這三個問題來把握全文。全文中有個文眼:"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抓住這個文眼,就抓住了理解整個故事的關鍵,就容易理解父親的思想性格。父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這樣的農民在我國農村何止千萬。我們不妨聯系現實,看看自己的父親,看看同學的父親,看看周圍的父親,加深對小說主人公的感受和理解。
解答: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父親又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著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九級臺階造好后,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解題方法鏈接
探究人物形象,應該在通讀的過程中,根據故事情節,一一列出人物思想性格的要點,然后整體思考,加以整理,看什么才是性格的核心。還要考慮環境,要把人物放在具體的環境中考察他的性格特點。
范例4怎樣理解《老王》中作者的善良和"老王"的善良?
分析:
楊絳,作家、文學翻譯家。他的文學語言簡潔平淡,但樸素中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干凈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
《老王》是一篇有一定知名度的散文。它的內容單純,線索簡明,比較容易把握。作者夫婦與老王身份、地位水平懸殊,但是都有著共同的優良品質--善良。從具體事例上看,作者的善良有許多表現:照顧老王的生意從經濟上給予幫助,還關切地詢問生活狀況,女兒受她的影響,主動送藥治病等等。要注意的是:作者為什么能夠那么關心老王?楊絳夫婦是大專家、高級知識分子,對一個目不識丁的最底層的勞動者竟然這樣關心,主要是由于在作者夫婦心目中,人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關愛,有人道主義思想。人類彼此間相愛,是在長期集體勞動中形成的一種特殊感情。老王的善良也有許多表現:"愿意給我們帶送"冰塊,車費減半;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即使拿了也覺得過意不去,受人好處,不忘報答,去世前還拿了香油和雞蛋上門道謝。
解答:
作者的善良是基于平等觀念和人道主義精神。各人天賦條件、成長條件、生理條件不同,所以造成生存狀況的懸殊,但是人是生而平等的,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這樣才能平等對話,互相尊重。作者的善良帶有很強的理性色彩。老王在那個動蕩年代,照樣尊重作者夫婦倆,是因為認準他們是好人,知恩必報,他雖然出身低微,大是精神上沒有受到任何污染,堅持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極其純樸的善良。
解題方法鏈接
"善良"是這篇文章表達的主旨,身份、知識層次的不同,對善良的理解和表達就不一樣,要扣住這一點到文中記敘的幾個片斷中去總結。
范例5信客的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質中能打動人心?
分析:
信客是一種不能被稱為職業的特殊職業。當時郵政業務尚未普及到鄉村,城鄉之間通訊需要專人擔當,信客便應運而生。他們終年跋涉,非常勞苦;他們收入微薄,生活貧困;他們常蒙受懷疑、欺凌和憎恨,那作者為什么有如此熱情為他們樹碑立傳?正是因為他們身上種種可貴的品質。首先,信客任勞任怨,事情不分份內份外,只要有求于他,再辛苦也在所不辭,有時候還得忍受無端的猜疑和羞辱;他們誠信無私。潔身自好,從不雁過拔毛,因此不怕別人懷疑;信客待人寬容。他在發財的同鄉那里遭遇了兇險,他不想讓在外的同鄉蒙受陰影,回鄉后也沒有挑事,保護了一個家庭。正是這些難能可貴的品質深深地震撼了作者。
解答:
信客身上有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待人寬容、善良厚道等優秀品質。
解題方法鏈接
文章按照時間順序從信客的一生中截取了幾個片段來表現他的可貴品質,要從這些事例中抽象出信客的品質來,就要深入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作者的情感,揣摩作者的表達和遣詞造句。
難點問題2揣摩效果
生:本單元的幾篇課文,篇篇都感人至深,僅僅是因為感情真摯嗎?有時候,我對父母也有深情,可為什么拿起筆來就寫不好呢?
師:這倒是一個很現實、很有價值的問題。我相信很多同學都有同感,那就讓我們來共同探討一下這個問題:為什么看似平常的人物和平淡的事情,到了作者的筆下,就具有了感人至深的力量呢?
生1:我覺得作者對筆下的人物有全面深刻的了解。
師:對,先要明確寫什么,然后才能決定怎么寫。
生2:作者記敘的時候,六要素,就是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交待得很清楚,有條不紊。
師:沒錯,但在閱讀的時候,我們要注意這些寫人的記敘文,選材一般都很豐富,往往要通過若干件事情從不同角度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六要素也很靈活,不機械呆板。
生3:還有記敘的順序,有的用順敘,有的用倒敘、插敘等等;
師:嗯,確實是靈活多變,各有特色,《背影》開頭先點背影,用的就是倒敘,這要根據表達的需要,合理巧妙地安排記敘順序,往往會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生4、還有材料安排的詳略得當;
師:這一點非常關鍵,就如同做一件衣服,再好的衣料,如果剪裁不當,也做不成漂亮的衣服。有些同學收集了很好的素材,但是不能好好安排詳略,結果偏離了中心,很可惜。材料取舍和剪裁的原則就是:與中心有關的就寫、無關的堅決不寫,關系越密切寫得越要詳細生動。
師: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要提醒大家的是:作者在寫人記事的時候都綜合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以增強表達的效果。
生:哪些表達方式?
師:通常說的表達方式指的是: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記敘文中特別強調的是處理好前四種表達方式的關系。首先,記敘文當然以記敘為主,但單一的記敘只能使文章成為"流水帳",干癟無味。所以,要適當的輔之以描寫、議論、抒情。議論、抒情也只能點到為止,畫龍點睛。因為在記敘文中,作者往往不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和周密的論述,而針對大量的生動、典型的記敘材料,發表精辟簡賅的評論。抒情,可以直接抒發,以引起讀者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鳴,增強文章的感染力,也可以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景、寄情于物等。最關鍵的是要處理好記敘與描寫的關系。可以說,記敘文中,記敘與描寫形影不離。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描寫,描寫可以分為兩大類。
生:老師,我知道是環境描寫和人物描寫。
師:對,環境描寫又可以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通常是以景襯情。社會環境則交代事情發生的時代背景。
生:人物描寫呢?
師:對人物的描寫通常是從外貌(肖像)、動作、語言、心理、神態等方面入手,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只有這樣,文中的人物形象才能血肉豐滿、栩栩如生。
這個單元,我們要感受的是課文所表現的形形色色的"愛",感受課文中一些人物的善良,所以必須把握描寫、敘述等表達方式,重點了解敘述、描寫的功能和特點。
當然,記敘文的篇章結構特點也不可忽視,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非常多。光從理論上探討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多讀,細心體會,才能運用自如。
相關知識鏈接
表達方式功能特點方法分類
記敘交代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議論針對事例或現象發表見解,常用以點明主旨。擺事實、講道理
說明對事物或事理解說,使人有所知。下定義、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分類別、列數字等
描寫細致刻畫,使對象具體化、生動化。環境描寫、人物描寫
抒情表達內心感受、情感。直接抒情、間接抒情
范例1課文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詳略怎樣安排?從中可以看出阿長是怎樣的人?
分析: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