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作者:匿名 2009-10-22 15:16:21
《論語》十則
第一部分: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6分)
論語()不亦說乎()不慍()
三省()罔()殆()
2.填空:(5分)
《論語》是記錄的一部書。是家經典著作之一。孔子,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
3.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8分)
⑴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
⑵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三省:)
⑶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⑷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新:)
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殆:)
⑹不知①為不知②,是知③也(知③:)
⑺見賢思齊焉(齊:)
⑻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
4.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
⑵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⑶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⑷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5.所選10章,有三個方面的內容:⑴關于學習的態度和方法;⑵關于思想品德修養;⑶關于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仁"的概念。請分別就三個方面各舉一則。(5分)
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
第三方面:
6.試將本文中的成語舉出三例,并加以解釋。(3分)
7.宋開國丞相趙普曾說:"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5分)
8.在關于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方面,你還積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請舉出兩例。(4分)
第二部分:
⑴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不習乎?"(《學而》)
⑶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⑷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⑸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⑹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
⑼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⑽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衛靈公》)
9."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轉折、表承接,請解釋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6分)
⑴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⑵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⑶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⑷溫故而知新()
⑸學而不思則罔()
⑹擇其善者而從之()
10.《論語》十則告訴我們,學習必須。(3分)
11.第一則講了三個方面的內容,即、、。(3分)
12.曾子經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5分)
13."溫故"和"知新"是不是兩件并列的事?該如何理解?(5分)
14.課文中強調學習與思考必須結合起來的一則是。(4分)
1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一則是為了告誡弟子。(4分)
16.孔子曾說過:"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資:這里有借鑒的意思)。"用課文中的話說就是。(4分)
17."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會現象?(5分)
18.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⑵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⑷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9、"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用原文句子填寫)(5分)
20、第八則中"重"和"遠"分別表現在哪些地方?(4分)
21、揭示儒家所倡導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的句子是。(4分)
22、下列句子中詞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
A、又要編雜志,又要跑發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樂乎。
B、王明的幾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老師指出他基礎不牢固,教導他學習應該常溫故知新。
C、驕傲自滿是求知的大敵,學而不厭才是學習的正確態度。
D、武斌同學學習成績一直遙遙領先,這歸功于他經常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勤奮好學。
(參考答案在下頁)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