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作者:匿名 2009-11-21 10:18:14
重點中學和普通中學差距為何這么大?
初中有重點中學嗎?孩子、家長認為當然有。現在他們那么辛苦,費錢花時間上特長班,補習班,目的就是進重點中學。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所教授袁振國也認為初中有重點中學:“義務教育階段的差距現在初中的表現形態上,由于長期的歷史原因,它還是比較普遍的,在某些地方還是相當嚴重的”。
那重點中學和普通中學到底有多大的差距?這也是國家重點課題的調查的內容,接受調查的地區,硬件設備、校舍方面,重點中學通常比普通學校優越3-5倍。軟件師資方面,無論是師資學歷構成、晉升高一級職稱的比例,還是獲得進修深造的機會,重點中學都要比普通中學優越得多,機會多得多。
記者也注意到,首師大附中教師接受培訓的地方遍布歐洲、美洲甚至大洋洲,而對高井中學教師的培訓就主要集中在國內了。多位研究教育公平問題的專家告訴記者,造成這些差距的關鍵原因在于經費投入上的薄厚不均。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科學處處長劉復興教授說:“重點校獲得的生均經費(學生平均經費),據我們了解,往往會高出非重點校平均大概在20%以上”。
其實,20%的經費差距還不算大。差距更大的是建設房屋、購買設備、培訓師資等政府專項經費。相關國家重點課題,研究發現,這些專項經費普通中學是難以期盼的,基本為重點中學壟斷,專項經費數額巨大,有時相當于一個學校全年經費的總和。
在教育投資上,兩所學校的校長給出了不同的回答。沈副校長說:有一兩千萬。每年都要申請專項,按照專項來撥款,需要哪些建設,哪些先進的設備,都是政府給撥款。
高井中學楊校長就向記者表示:(2005年以前,政府部門)也有投入,但是比如說給你配點桌子、配點椅子,或者給你改善黑板,或者改善課桌。
而在政府撥款以外,重點中學還擁有吸納各方資金的強大功能。一些重點中學可以源源不斷地收取共建單位的共建費以及家長的贊助費、擇校費,這都讓重點中學的資金實力顯得深不可測。
為此,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楊東平教授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去年北京的名校腐敗的中關村三小,它的小金庫資金超過一億元。一個小學,那你可以想象如果像重點中學它是什么情況。
重點中學不僅享有資金上的巨大優勢,還通過組織考試選拔、接受優秀生推薦等方法,把最好的生源掌握在自己手里。楊東平教書把這稱為掐尖教育:“因為它可以提前選拔性的大范圍招生,所以很多人稱為掐尖教育,它先把豌豆尖都掐在它的碗里了,所以它做的菜特別好吃。并不是它教育的功勞”。
最終,重點中學依靠資金實力和生源質量的雙重扶持獲得了普通中學無法超越的優勢。而專家認為,重點中學和普通中學的巨大差距不僅直接誘發擇校風泛濫,也導致重點中學占用過多教育資源,最終增加了全體公眾的教育成本。
楊教授說:“我們中國大城市的重點中學,它的硬件水平已經大大超過了發達國家公辦學校的水平,甚至超過了中國的大學。這極大地增加了(教育)成本,然后,還要高收費,形成一個怪圈。
在北京市的101中學,和首師大附中一樣,101中學也是老牌重點中學,現在的市級示范高中。但101中學要比首師大附中的設施更為先進。先進的設施要付出昂貴的代價,幾年來海淀區政府的投入接近兩個億。
101中學擁有投資上百萬元建設的綜藝演播廳和電視虛擬演播廳,學校天文臺里的天文望遠鏡是美國進口的。這是學生公寓,四人一間,配空調、帶衛生間,超過了大部分中國大學的標準。而這個國家一級田競場,每年僅草坪的維護費用就超過7萬元。
專家認為,重點中學和普通中學差距偏大最終傷害的是義務教育法的公平原則。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科學處處長劉復興教授說:“有的人只能上薄弱學校,有的人可以上重點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全體人民不能公平享受這樣一個接受教育的機會”。
如何讓義務教育資源公平配置
然而,北京師范大學社科處處劉復興教授認為,重點中學的存在有歷史的原因,但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基本上是全面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教育公平開始作為一個宏觀的教育政策目標,成為我們政策制定的一個重要的價值取向。為了縮小重點校與非重點校之間的差距,使學校之間的教育資源實現均衡配置,從1986年開始,原國家教委、現在的教育部就先后出臺了近十份文件,提出加強薄弱初中建設的意見。
2006年全國人大頒布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其中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促進學校均衡發展,縮小學校之間辦學條件的差距,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袁振國教授說:要保證公共教育資源的均衡化,就包括我們的經費,我們的師資條件,我們的辦學條件以及(對待不同學校)的相關政策(都要均衡一致)。其實,一些地方為了縮小重點校和普通校的差距,特別是硬件設施上的差距,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北京市就從2006年開始投入資金,對一批薄弱中學進行改造,使得這些學校首先在硬件設施上縮小了與原有重點中學的差距。
事實上,重點校和普通校的差距除了體現在硬件設施外,更多還在于學校的師資力量。專家認為,要從根本上推進義務教育階段中學的均衡發展,主要還在于各學校之間師資力量的均衡。遼寧沈陽、安徽蕪湖等一些地方就采用教師定期流動的辦法,讓優秀師資力量在不同學校之間輪換。
北京市政協特邀委員北京市一種前校長王晉堂說:“教師要流動,關鍵是教師待遇要有一個均衡的平臺。就是在調整教師工資,平均工資不得低于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
專家認為,政府要加大投入,不再讓各個學校也用本校的資金給教師發工資,把教師的工資都包起來,讓優秀教師不管到哪里收入都一樣,促進教師流動。這樣一來,通過實現師資力量在各學校之間均衡配置,再加上硬件設施無差異化建設,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間差距偏大的現狀將得以改善。未來我們在實現義務教育之間的學校標準化基礎上,擇校不是擇優質教育資源,而是擇的學校特色,擇的是我個性的滿足和張揚。這個就是未來比較理想的義務教育階。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