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作者:匿名 2010-01-30 11:35:01
班干名稱花樣繁多
“創新”為了鼓勵進步:趙小鵬生性活潑好動,上課總是管不住自己。班主任陳老師一直拿他沒辦法。批評、罰站、找家長……小鵬似乎都不在乎。后來,陳老師想出了一種“正面鼓勵”的辦法——讓小鵬當干部,學會“以身作則”,從而約束自己。因為當時班干部的名額都滿了,陳老師就靈機一動,想到了“紀律稽查小組長”這個名詞。“雖然是特設的崗位,但這個方法確實奏了效。”陳老師說,自從當上了“紀律稽查小組長”,小鵬很少搞小動作了,在監督同學們的過程中,自己也得到了提高。
“特殊班干”特殊用途:和陳老師一樣,白云區某小學三年級的林老師也為班里的學生“創造”了不少班干名稱。劉小笛同學聰明伶俐,可就是不愛寫作業。同學們見小笛老不交作業,難免暗地里議論嘲笑,這使得小笛產生了厭學情緒。在心理專家的建議下,林老師為小笛創造了一個“收作業本負責人”的班干稱號,讓小笛每天負責收作業。這下,小笛不好意思不寫作業了,問題得到了解決。
應付“求情”無奈之舉:記者采訪發現,也有一些班干部是老師為了應付家長的“求情”而設立的。倩倩喜愛唱歌跳舞,也很愿意在同學面前表現自己,可是班里的“文藝委員”位置已經有別的同學在任了,這可怎么辦呢?于是倩倩爸爸找到了班主任楊老師,希望能給倩倩一個鍛煉和表現自己的機會。楊老師不好拒絕,就想到,每天操場上同學們排隊進教室的時候,其實可以有一個“喊口號領隊”,倩倩的嗓音洪亮,干這個合適。自從當上了“喊口號領隊”,倩倩每天很早就去學校。
家長看法:
有人贊同,有人拍磚
雖然班級里老師創新出的各種“特殊班干”起到了它的作用,可在其他同學和家長的心目中,卻也有著不同的想法。
“特殊政策”是為鼓勵:李先生覺得,老師這樣做是為了鼓勵孩子。孩子能在鼓勵下進步,事實也多次證明了這種效果。“小孩子如果覺得自己是老師的小幫手,會非常開心,還會嚴格要求自己做好。”
大家都是為了孩子:劉小姐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現在其實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班里有個一官半職,不為別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得到些鍛煉,更受老師的重視,能和同學多交流。但班干的職位又只有那么幾個,老師只好想出了更多的名頭,這也是無奈之舉吧。”
班干名稱“太多太復雜”:四年級的盧峰同學有不同的想法。“現在班級里幾乎有一半的同學都有‘官職’了。什么‘檢查衛生負責人’啊、‘帶頭發言先進分子’啊、‘最有愛心的同學’啊等等,有時候都記不得誰是干什么的了。”
“有時候,班干部彼此之間還會‘爭權’,比如,班長現在就不能管紀律了,因為這個歸‘紀律稽查組長’管。而如果這兩個同學平時有矛盾,‘紀律稽查組長’甚至會想辦法整整班長……搞得烏煙瘴氣。”
班干也要“分豬肉”?在外企工作的黃先生覺得完全沒必要非要孩子當班干。“本來嘛,‘班干’就是給那些表現優異,喜歡承擔責任,也希望得到更多鍛煉的孩子們當的。可是,不喜歡有太多束縛的孩子也未必就是‘壞孩子’。如果一個班里人人都是班干,不是限制了孩子們的自由發展么?有的孩子就只喜歡單純、自在的生活又如何呢?”
過來人說法:
當過班干部并不代表有信心
在這次采訪中,一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也對記者談起了自己對于昔日“班干”的感受。
我丟了“班干”光環:小唐從小學起就擔任班里的中隊長,初中時就是班長兼團支部書記,到了高中和大學,卻沒有人選自己了。回憶起自己當班干部“有起有落”的往事,小唐覺得,“小學和初中時過得特別幸福,因為老師和同學們都喜歡我,我總感覺自己是光榮的、成功的、優秀的。可是高中以后,我在各方面好像都沒那么突出了,當慣了班干部的我,一旦沒有了這個‘光環’,一直郁郁不樂。”現在,小唐已經走上了工作崗位,然而小唐似乎一直沒能重拾那份自信。
我不后悔沒當過“班干”:高辛從小一直是個調皮搗蛋的孩子,非常聰明,不過,“當班干”就不用想了。但是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后,因為高辛領悟力快,工作干得非常出色。談起“班干部”,高辛覺得“是件浪費時間的事”。“每天幫老師跑前跑后,又到學校里開會什么的,多無聊啊,有那個時間,還不如看本漫畫。社會上的競爭是憑真本領的,不一定說當過班干的就一定有什么優勢。”
專家意見:
“當班干”對孩子發展有利有弊
在專家看來,“班干”話題是社會上應該注意,卻沒有被充分注意的角落。廣州“父母學堂”會長許化利認為,老師和家長對于是否讓孩子當班干、怎樣當班干應該有更加成熟的認識,這樣才更有益于孩子的成長。
專家認為,對于孩子們來說,在一個集體環境中能夠成為“干部”,可以大大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讓他覺得自己“重要”、“有價值”,同時也可以得到鍛煉,對于未來的成長的確有所幫助。但這種幫助的作用并非絕對的,也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當班干”。
專家表示:不同的“班干”位置,可以使孩子的不同能力得到鍛煉。比如,在學校里開會,向同學們傳達“精神”,可以鍛煉表達能力;協助老師組織班會、聯歡會,可以鍛煉到整體組織能力;如果是宣傳委員,畫黑板報,則可以鍛煉到設計、寫作能力等等。但這些能力并非只有當班干才能得到鍛煉的,日常生活中這樣的機會也很多。反之,“如果孩子只是在學校里‘當干部’,回家以后卻很少做家務,也打理不好自己的事情,反而容易產生虛榮心。”
此外,當班干的確需要耗費不少的時間,對于本身能力就有限的孩子來說,可能局限了其他發展的可能性。
賞識教育須兼顧整體
廣州市少年宮近日公布的調查報告還顯示:在“最喜歡的事”中,孩子們選擇最多的是“表揚和鼓勵”,占35.41%,甚至多于他們喜愛的電腦(25.17%)和旅游(17.26%)。專家認為,適當地使用增加班干名額而“鼓勵”學生的方法有時的確大有裨益,因為以正向鼓勵為特征的“賞識教育”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強化正確行為,可以更為巧妙地讓孩子進步。但是如果隨意、太多的“鼓勵”,也可能產生反效果。
比如,如果老師經常隨意地任命各種“班干”,其他同學們可能會感到不公平,而被選的同學也可能產生無端的優越感。因此,老師在使用這種方法鼓勵個體時,還應該考慮到兼顧其他同學的感受。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