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作者:匿名 2010-02-24 10:53:39
荔灣學位充足要減班
天河人滿為患學位緊缺
據統計,2009年荔灣區公辦小學畢業生共7348人(含2所特殊教育學校),民辦小學畢業生共9688人,截至2009年3月底,荔灣區公安分局戶籍科摸查的2009年入學的有荔灣區戶籍的適齡兒童人數約為4200人,2008年同期有荔灣區戶籍的適齡兒童人數是4526人,公辦學校實際招生4940人,民辦學校招生2734人。由此數據看出,荔灣區有足夠的學位提供給每一位適齡兒童。
越秀區也是如此,由于越秀區西片為繁榮的商業區,不少居民隨著拆遷搬到了新區,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商業大樓,近年來西片生源每年銳減五六百人,因此從2009年西片學校的招生人數來看,均少于東片的學校。一般都是招收3個班,有的學校甚至只招2個班。
而在天河,情況則有天壤之別。天河區教育局一名負責人坦承,由于人口結構明顯年輕化,天河區的學校在2000年后遭遇到越來越大的學位配置壓力。由于生育高峰漸過,廣州從2009年開始初中升高中人數微降,但天河區的初升高人數反而逐漸攀升。據天河區思源學校校長鄧放國介紹,目前天河區基礎教育階段有公辦中學15所(其中7所學校設有高中部)、職業中學1所、小學51所,民辦學校50所(其中設有高中部的有3所)。在公辦學校就讀的學生大約在8萬人左右(其中有1萬余外地戶籍學生),在民辦學校就讀的學生超過了6萬人。由于公辦學校學位緊缺與需要繳納數額不菲的捐資助學費,因此家庭經濟困難與學習基礎較差者是很難進入公辦學校就讀的。
原因:
外來移民聚集新城區
新城區學校布點不夠
提起老城區,從小一直在荔灣區生活的周姨頗有感觸。她告訴記者,以前她是一大家子人住在荔灣區的老房子里,隨著子女長大結婚生子陸續搬出了老城區,孫子外孫女都在天河上小學,如今只剩下他們老兩口守著老房子。數據顯示,2008年度天河區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61%。而在荔灣,2008年末,人口自然增長率僅為0.9%。在老城區一些學校也因為本地生源的減少而出現越來越多外地人的身影。周姨告訴記者,在她家的附近有一所省一級小學,有很多在附近做生意的外地人就把小孩送到這所學校讀書,當然前提是要交一筆不菲的捐資助學費。而沒有經濟實力的家庭則會送孩子到遠一點的學校,每天早上六七點左右,在長壽路、光復路等地方就有小孩在路邊排隊等校車接去上學。
針對各個區招生冷熱不均的現象,信孚教育集團董事長信力建表示,傳統的老城區前四五十年是封閉的,住的基本上是本地居民。因此,外來移民普遍聚集在新城區,由于二三十年來政府沒有投資興辦新學校,導致了新城區的學校供給不足。天河區思源學校校長鄧放國則認為,主要還是由兩地的教育需求供求關系決定的。天河區外來人口比重較大,加之公辦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與辦學條件在逐年提升,因此天河區公辦學校的學位相對緊缺是自然的事。
解決之道:
取消戶籍限制最見效
天河人等校,荔灣校缺人,該如何緩解這一矛盾呢?教育界人士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第一,破除戶籍限制。信力建表示,要解決招生的冷熱不均,最關鍵的是破除戶籍制度的限制。不管是本地戶籍或非本地戶籍,只要是適齡兒童,政府都應該保障其讀書的權利,而不是計較于戶籍問題。由于我省是全國外來人口最多的省份,因此外來借讀的學生每年都有大幅增長。這些非戶籍學生85%以上集中在珠三角,尤其是城鄉接合部。自2000年以來,我省每年平均新增外來學生25萬多人。2008~2009學年度,廣東義務教育階段非本地戶籍學生為269.7萬人。
第二,大力扶持民辦學校。據悉,廣州市流動人口子女在2008年已經超過43萬人,數量龐大,若按照超過50%在公辦學校就讀,即以達到“以公辦學校為主”的要求來計算,預測從2008年到2012年,廣州公辦學校需向來穗務工就業農民工子女提供學位數分別為:22.92萬個、27.44萬個、30.48萬個、31.69萬個、34.29萬個。“但即使是這樣,解決50%的數目對廣州市的公辦學位來說,也是壓力過大,大部分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入學問題是需要民辦學校來承擔的。”廣州市教育局有關人士說。信力建表示,政府首先要解決學校供應不足的問題,通過放寬對民辦學校的限制,讓民辦學校多點辦學,切實解決學生們的讀書需求,或者撥付資金等方式給予支持,即使不撥付資金,也可以從政策上給予優惠和寬限,公私并存,促進教育的良性發展。他建議,如果像荔灣區,戶籍人口減少的話,可以把學校改造或改制,讓民辦學校去辦學,但是這就涉及學校關門后要怎樣安置教師,這就需要有一定的財政支持。
第三,撤并麻雀學校進行教育資源整合。舊城區學校眾多,教育資源豐富。但由于很多“麻雀學校”,不能很好發揮其教育功能。日前,《廣州市舊城更新改造規劃綱要》進行公示,此次舊城改造規劃非常重視舊城區的配套設施,對舊城區學校的數量進行了調整,新增小學6所,減少麻雀小學和不合理規劃小學22所;新增中學2所,減少不合理規劃中學8所。不過記者了解到,由于受中心城區土地價格高、拆遷費用大以及住宅小區教育設施配套不落實等多種因素制約,目前廣州老城區改造用地特困學校仍存在問題,有的區個別學校只是采取了合并兩間學校的權宜之計,雖然解決了原來用地特困學校用地不足的問題,但校區間相隔較遠,教育資源不能共享,不利于學校協調、可持續發展。
第四,重新劃定地段。老城區人口呈下降趨勢,一個相對容易的解決方案就是根據人口的變動重新劃定學區。比如2009年,越秀區就根據小學布局調整以及區內新樓盤的落成情況,學校服務地段在2008年劃分的基礎上略有調整,對新增的住宅門牌號碼采取就近地段順延劃分與減輕學位緊張學校壓力相結合的辦法處理。
第五,可以嘗試小班化教學。隨著人口的減少,老城區不妨考慮調整班制,進行小班化教學。據信力建介紹,在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實行的是小班教學。中國一個班動輒五六十人,國外大班才十幾個人。原來是一個老師對著幾十個學生,現在是一個老師對著十幾個學生,師生比例比較合理,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收到非常明顯的教育效果。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