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楚天金報 2006-12-13 10:19:55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王極盛教授曾對考入北大、清華等高校的130多名高考狀元做過調查研究,他的結論是:每個成功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個合格的家長。
孩子“成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優秀的家庭教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成人、成才,是家長們關注的問題。駱風副教授通過對北大學生的訪談,從中得出了大量有益的結論,對家長而言極具有參考價值。
學前:在歡樂中啟蒙
2000年廣東理科狀元張揚三四歲時就會背很多唐詩,到了四五歲時就已經能看懂滿是漢字的故事書,五六歲開始寫日記;97級本科生李秦幼時常聽爺爺講自己的故事,回答爺爺的問題;林萱從小跟爺爺上茶館聽人聊天。
點評不同的家庭可以對孩子進行內容和方式完全不同的培養,讀書識字、背誦詩歌也好,聽講故事也好,練習算術、表演才藝也好,關鍵是要孩子“玩得開心”,千萬不能把孩子當成馬戲團的動物般硬性逼他學這學那。
小學:鼓勵孩子力爭一流
近20年來,在我國小學生家庭教育中比較普遍的現象是,家長的言行自始至終圍繞著孩子的學習成績展開。最近幾年在提倡素質教育的呼聲中,我們聽到了對于家長重視孩子學習成績的行為的批評,有人主張借鑒歐美國家小學教育的模式,大大降低孩子們的學習負擔,把家庭變成孩子自由的樂園。
上海1999年高考文科狀元劉翎,一、二年級時父母還是每天都要認真檢查一遍她的作業,為了擴大她的知識面,父母先后給她買了故事、童話、古詩、名人名言、傳記、歷史、科學、外語八個大類的數百本圖書,訂閱了《少年報》、《童話報》、《小學生閱讀》等期刊。
鄭中華在學前沒有看過書報、畫冊之類的東西,他5歲上小學時喜歡新奇的學校生活,學習主動,一年級的成績是班上最好的;到了二年級時玩的天性凸現,母親及時教育他這樣做是不對的,爸爸則輔導他作業,成績很快又上去了。
章浙金的父母從他小學開始一直到高中,都把他的期末成績單保存得很好,有時還幫他做分析,這種苦心讓章浙金覺得不努力學習對不起父母。
點評:北大學生家長普遍重視學習成績,他們鼓勵孩子從小就樹立競爭意識,指導孩子努力獲得最優成績。上了小學的孩子同學前的孩子是不一樣的,家長應當指導他們爭取優異的學習成績,如果搞不好學習將來吃虧的只能是孩子。當然,孩子的身心健康是第一位的,堅決反對不顧孩子的健康逼他們死讀書的做法。
初中:隨時關心孩子身心變化
孩子上了初中,也就是進入了少年期。在西方,不少從事青少年研究的專家和社會工作者把這個階段稱作“多事之秋”,因為少年期的孩子生理迅速變化會引起心理巨大變化,容易出現不適應社會、甚至是反社會的種種行為。
北大學生在初中階段同其他的同齡人一樣經歷了生理、心理巨變的沖突時期,受訪的多數北大學生坦陳那時自己思想的沖突和學習的煩惱,是家長幫助他們走出了心靈的黑洞。
楊臻初上中學時給人的感覺像一架學習機器,父母意識到后就放松了對她的管教,允許她放學后跟同學玩一玩、上街買東西,和孩子一起看電視劇時傾聽她的心聲,交談對家庭生活和世道變化的看法,逐漸恢復了孩子的“社會性”。
林萱小學畢業后考上了省重點中學,最初她對新的環境、新的老師、新的同學都很有興趣。進入初二功課一下子多了好幾門,難度也超出了想象,新來的班主任很尖刻,常常給學生難堪。時間長了林萱的心態也變了,不信任別人,不愿意同別人交往。所幸的是,林萱有一個讀師范的姐姐,她每遇到煩心事就寫信向姐姐傾訴,兩人見面在一起的時候常常夜里躺著不睡講上一整個晚上,姐姐把紛繁復雜的社會、人際關系以她自己特有的調侃方式輕松幽默地告訴她,引領林萱走出了煩惱的深谷。
點評:從上面的個例可以看出,北大學生家長是了解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他們在孩子人格變化的關鍵期注意了解孩子,不斷調整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抓住關鍵問題不放手,幫助孩子正確對待學習、正確對待他人,終于使一度失落的孩子走出了危機。
高中:鼓勵孩子自由翱翔
高中階段的學習任務也變得更為繁重,參加高考是決定他們命運的一戰,無論是他們自己,還是他們的家長或是學校的教師都會高度重視。面對日益成熟的孩子和嚴峻的高考,還要不要對他們進行家庭教育?如果要的話,怎樣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
劉翎高中時父母對她的功課很少過問,雖然高二有一次數學測驗成績只有50多分,但是家長并沒有給她施壓,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她的成績又上去了。這個階段,父母對她指導比較多的是人生理想問題,有時間家人就會談論一些市民公德、物價起伏、引進外資、中學生出國留學等問題,使她對于社會的認識不斷提高。高三階段她寫了不少好文章發表在報紙上,其中有一篇關于中學生出國熱的調查文章,還被《報刊文摘》選載。
李秦高中階段在縣城的一家省重點中學讀書,由于家里距縣城有30多里地,他只能每星期回家一次。高二的時候,他跟幾個同學一起辦了一個文學社,父母知道孩子有課外活動非常支持。
點評:與一般家長高中階段對孩子抓得很緊的情況不一樣,大多數北大學生家長對于孩子的學習采取了不多過問的態度,而把教育重點轉向孩子興趣的培養和道德的引導。這種態度來自于他們對于孩子的了解和信任,“我的孩子是優秀的”,孩子自然受益匪淺。
家長:營造學習的家庭
家庭教育的質量,從根本上來說取決于家長的素質。但家長并非有了孩子就能教育好孩子,家長需要學習教育子女的知識和本領。從我國目前家庭教育現實情況來看,“家教誤區”還相當普遍,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勢在必行。
調查后發現,多數北大學生來自于普通百姓家庭,而且母親多數是小學或以下水平,父親上完中學的也不多,但他們都有一種刻苦學習的頑強精神。
例如章浙金的父親在農閑時,就在家看書學習,懂得很多歷史地理、醫藥衛生的知識。他還樂于助人,得到了別人的信任,在后來的村選中當上了村干部。他常以自己的身世和地位變換教育孩子讀書成才,鼓勵孩子要認真學習。
張揚的父母當了工人之后沒有安于現狀,經常看書學習。父親后來成為自學成材的電氣工程師,母親從普通工人成為圖書管理員。
林萱的父親童年沒有讀完小學就開始出海捕魚,她的媽媽沒有上過學。爸爸四十出頭開始學英語,后來成了一名遠洋船員。
點評:北大學生的家長多數都是普通勞動者,他們能夠較早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并且身體力行地學習和奮斗,值得我們頌揚和效法。可以說,這是他們的家庭教育成功的最為根本的原因。學習不光是國家興旺、民族進步的基本動力,也是家庭幸福、孩子成長的必由之路,這其中家長的帶頭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