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張躍偉 2007-08-07 09:21:59
丁善龍在家學著洗衣服,他要在開學前學會自理自立。
14歲少年北大本碩博連讀
今年高考總分667分,心無雜念,從不講究吃穿,正在惡補“自理課”
在今年的高考中,年僅14歲的滕州一中學生丁善龍以667分、滕州市理科第二名的成績被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部錄取,學制8年,本碩博連讀。丁善龍何許人也?小小的年紀怎會取得如此佳績?7月31日,記者來到滕州,采訪了丁善龍及其家人和師友。
記者印象:博覽群書的“百事通”
記者來到滕州塔寺街商業新村丁善龍家時,他正坐在自己的小屋里埋頭看書。房門上“立志讀盡人間書,發奮識遍天下字”的對聯和櫥窗里厚厚的一沓獎狀,顯示了小主人的不凡成績和勃勃雄心。
談起孩子,丁善龍的父母欣慰而驕傲。善龍出生于1992年10月23日,從小就喜歡書。“那時他年齡小,別說不識字,就連書都拿不好。他就抱著書,用手一頁一頁地‘搓’,竟能煞有介事地坐在那看兩三個小時。”
善龍4歲半時,母親王文把他交給了當小學二年級老師的妹夫,讓他跟著大自己四五歲的學生一起上課。“沒想到期中考試善龍的數學和語文成績竟有80分和70多分,到期末考試,他已經在班里名列前茅。看著孩子有如此的潛力,當初很不情愿讓這個小不點聽課的校長馬上給他辦理了學籍。
識字多了,善龍看的書也越來越多。中外名著、偉人傳記甚至像詞典一樣厚的《鄉村醫生手冊》,他都看得津津有味。
跟記者談起自己最喜愛的書,他滔滔不絕,“我最喜歡《水滸傳》,里面每個人物的性格都很吸引人,我可以把108將的名字和外號按順序背下來。”
父母教子:給他最寬松的環境
對于丁善龍的成長,父親丁行質和母親王文盡量給他最寬松的環境。善龍愛看書,并且看得又多又雜,有時甚至因此耽誤了老師留的作業,但只要看的是有用的書,父母一般都不會過問。
平日里,丁行質和王文要求善龍每天晚上10點半睡覺,因為他們覺得熬夜學習反而會事倍功半。丁行質說:“只要是在道德和法律約束范圍內,他做什么我們都盡量不去干涉和苛求,而是順其自然。”
此外,夫婦兩人都會盡量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戲中對善龍進行教育和引導。飯桌上的筷子、路邊的廣告牌,都成了讓善龍識字認數的好工具。王文還經常和兒子進行“洗衣背詩比賽”,王文洗衣服,善龍同時背詩,看誰最先完成任務。為了鼓勵孩子,她總會悄悄地多洗幾件衣服,好讓善龍勝出。
記者還發現,善龍那沓厚厚的獎狀里還隱藏著“秘密”:王文在每張獎狀后邊都詳細地記錄了善龍當時的考試成績以及班里的排名,這樣既讓她和丈夫能對善龍多年的成績一目了然,也讓善龍在激勵中不斷進步。
就這樣,善龍在寬松自由的家庭環境里,求知欲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發。
老師評價:他心里沒什么雜念
在班主任呂強的眼里,善龍是一個很懂禮貌的學生,“每次給老師遞東西時,他都是用雙手,雖然是個小事,但現在的學生很少有人做到這樣。”呂強認為,善龍高考成功,主要是因為他對學習的投入。可能是因為年齡小,比起其他同學來,他心里沒什么雜念,沒有太多外界的誘惑,可以認真地做好學習這件事。初中和高中同學邵珊珊則用“謹慎”這個詞來形容對善龍的印象。她說,讓全班同學都很佩服的一點是,只要掌握了的知識,善龍很少犯錯。
在商業新村居民區,善龍儼然成了一個小明星,鄰居們提起他來都是贊不絕口。張女士說,善龍從不講究吃穿,有時穿著媽媽穿過的衣服也是樂呵呵的。平時話挺少,一放學就回到家里看書。小區里同齡的孩子都才上初中,有什么不會的問題都跑去問善龍,他也是來者不拒。
惡補“自理課”
雖然已是年少成名,但在父母和老師的眼里,善龍仍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父親丁行質覺得善龍雖然看的書多,但社會實踐太少;動腦子多,但動手少。 為了讓孩子戒驕戒躁,他特意用毛筆寫了一句話“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識不足”,將它貼在了善龍的屋里。
以前善龍把精力都投入到學習上,家務活很少干。現在王文經常讓善龍學著洗碗洗衣服,“9月就要去北京,這是他第一次離開父母一個人生活,所以一定要在去學校之前學會自理自立。”
班主任呂強則認為善龍比較內向,在人際交往方面還需提高。
善龍本人也對新的挑戰充滿信心。記者問他,離開父母后能不能做到自立自強,他斬釘截鐵地回答:“沒問題!”
個人秘訣:靠的是好方法和好心態
在滕州一中,學生人手一本名為《學會學習》的小冊子,里面最重要的內容是“兩先兩后一小結”,即先預習后上課、先復習后作業、每個單元一小結。善龍的班主任呂強說,這是一中老師多年來總結的寶貴經驗。“辦法雖好,但最重要的是學生去堅持。很多學生會偷懶。”善龍則在學習中一直堅持“兩先兩后一小結”,很少落下。
此外,他還總結了適合自己的“超前思考”法。即預習時提前思考一些重點和難點問題,總結答案,然后在上課時與老師的說法做比較,這樣就可以知道自己什么地方需要改進。
此外,積極樂觀的心態也讓他受益匪淺。他考試前從不緊張,考試后也不會因為成績不理想而沮喪,因為他總是覺得“做得還不錯”。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失敗是中考,當時他僅考了滕州市第500多名,勉強考入了滕州一中。但他還是挺高興,“畢竟進一中了”。他最擔心的是,考不好時會受到爸媽批評,“這個時候,我總對自己說‘要勇于面對災難’,沒什么大不了的。”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