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網 作者:姚於 2007-09-12 10:14:24
重慶女孩彭陽只有18歲,但她卻創下了一個奇跡;她拒絕了國內學校保送的高中,選擇出國,在花了一年時間適應英國的生活后,將兩年的高中課程并作一年念完,還參加了英國奧數拿了金獎,爭取到全英僅有10多個名額的國際奧數機會。最后以“六科A,雅思7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了劍橋大學,創造了她所在的英國貝勒比斯高中的十年紀錄。(9月10日《重慶晨報》)
毫無疑問,“拒保”者彭陽被劍橋錄取,昭示著素質教育再一次扇了應試教育響亮一耳光,也預示著培養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應成為我們教育發展的方向。在一些地方還把升學率作為衡量教育水平的唯一指標,還在理直氣壯的宣揚應試教育,且把它作為政績工程而大抓狠抓之時,彭陽的成功無疑是具有極大的示范效應和啟示意義的。
我們看到,彭陽的父母從小就非常主義孩子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但從來沒有在成績上對孩子進行刻意的安排。當內地多數地方還在以時間加拼命來獲取高分時,當一些學校為了所謂的分數連學生周日休息的時間都被剝奪時,當父母把孩子當寶,清華北大操場睡滿送新生入學的家長時,彭陽卻跳出了應試教育的牢房,養成了她深厚的文學修養,主持、演講、作文、藝術也成了她擅長的領域;尤其在其學校提出保送其上高中時,她毅然選擇了走自己的路――很難想像,如果當時其父母反對,或者彭陽自己態度不堅定,那可能我們的高考會多出一個燈泡亮點,但整個中國教育的天空卻會少了一顆星星。
什么是素質教育?能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就是素質教育,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教育就是素質教育。而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根本。在筆者看來,彭陽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她能夠打破傳統老觀念的作祟網;在我們的道德傳承體系中,孩童總是被預先設定為低智甚至無智的,我們總是數百年如一日地重復:假如司馬光沒有賢者教誨,他就不懂危急關頭砸缸;假如孟母不曾三遷,孟子就會變成不良少年――其實,現在的孩子,很多時候比我們這些成年人智商高多了,且還不說彭陽做的題了,就光拿小學生的暑假作業本給你看,那雞兔同籠的題你能做全對嗎?
人的素質包括很多方面,但它的核心是創新能力,這同時也代表了一種綜合能力。人的全面發展,是古今中外無數智者所憧憬的社會理想。亞里士多德認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智力的發展和自我完善;文藝復興時代的理想是造就“全能的人”。盧梭、席勒等思想家也把全面發展的人作為崇高教育目標。就我的觀點來看,正確的做法是:對孩子的引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絕不把他們當成“外星人”看待,相信凡是一個正常成年人能夠理解的事物,孩子們理解起來也不難。就算他們對有些事不能理解,或理解有偏差,天也不會塌下來。
以上事實已經表明,全面發展的素質是通過廣泛的專業知識和各種社會活動的參與學習,才有可能獲得的。彭陽少年時期即赴英國獨立生活,一個多月就已學會用流利的英語與小販討價還價……這樣的生活并沒有影響她的學習,相反,作為一種進取意識和合作能力使其獲得了成功。而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正當彭陽在自我素質訓練中不斷提高的時候,國內的應試教育者們卻在為“魯迅指導孩子暴力,牛郎織女教孩子早戀”此類問題爭執個不休,國內的家長們還在為孩子填鴨式,轟炸式的補數學,報新東方――他們還沒明白,不相信孩子自己,不培養孩子的獨立,教育這事兒只會變得更加棘手。
彭陽的這一“耳光”,希望能夠讓目前尚在頑固橫行的應試教育推行者們的有所警示;我們期盼更多獨立的“星星”,少一點父母駕駛的“考試機器”。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