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連日報 2007-10-05 08:49:35
以往新學期一開學,熱點初中的眾多擇校生讓學校領導頭疼不已。近日記者在采訪時發現,今年初中擇校生少了,甚至在有的學校還“絕跡”了―――“擇校熱”現象這一全國的教育“頑疾”,嚴重損害了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而今在大連卻得到了較大的改變。這是我市多年來推行均衡教育的結果。
如今,均衡教育之花,已在我市處處開遍。教育涉及千家萬戶,通過改革和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日益增長的需要,保證人民享有接受良好平等教育的機會,這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義不容辭的職責,也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構建和諧大連的客觀要求。據了解,我市早在1995年率先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后,提出了義務教育區域均衡發展的戰略思想,即在市區內推進辦學設施標準化、教師隊伍交流制度化、學校管理規范化,義務教育已經初步呈現出均衡化教育的和諧版圖。辦學設施標準化―――消滅辦學硬件上的“差學校”
從2004到2006年,西崗區投入學校建設款11,489萬元,其中投資4800萬元改建了3所學校;投資2200萬元擴建了1所學校;投資2533萬元對學校校園環境、校舍進行了裝修、維修和改造……截至2006年年底,該區32所學校已全部通過市辦學設施標準化學校的驗收;中小學實驗室及教學儀器設備均達到國家一類標準,通過了遼寧省圖書示范區的驗收,100%學校均為省圖書示范校;建成了西崗區遠程教育中心,校園網接通率為100%,全面實現了寬帶上網班班通。今年以高分通過了省“雙高普九”的評估驗收。
辦學條件的均衡是實施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西崗區只是全市大力實施辦學條件均衡化的一個縮影。
1997年,市教育局制發了《大連市中小學辦學設施標準》,明確了既能滿足當前教育教學基本需要,又為教育改革發展留有儲備的切合教育實際的通用標準,要求各區在薄弱學校改造和新校建設時以此為參照。1999年,市政府在《大連市中小學辦學設施標準化實施意見》中,確定要爭取用5至10年的時間,使全市的中小學基本實現辦學設施標準化。在對學校的現實基礎、區域位置、輻射空間和發展可能進行實地調研和考察的基礎上,從發展的角度出發,針對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加以規劃和指導,確定合理的標準與階段性的可行目標,要求在未完全實現學校辦學條件標準化的地區,新建學校辦學設施裝備水平既不能低于標準要求,也不能過高超標,使同一地區的不同學校都具備符合辦學要求且裝備水平相差不大的教學設施條件,保證同一區域內的中小學生學習條件相對一致。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利用好有限的資金,不搞錦上添花,多搞雪中送炭,縮小校際之間的差距。
在加緊校舍建設標準化的同時,我市更加注重學校內部的條件裝備,重點改善教學儀器、學生圖書以及信息技術設備等。僅2004年和2005年兩年,四個城區用于實驗室建設和教學儀器采購的資金達到2800萬元。中小學的教學儀器配備率均達到90%以上,多數學校通過了遼寧省圖書示范校的檢查驗收。同時,大連市還通過推進信息化建設,實現教育資源共享,縮小了校際間教學水平差距。“十五”期間,全市各級政府用于中小學信息化建設投入達5.2億元。目前市內各區所有中小學全部實現寬帶接入,區區實現“班班通”,大多數學校的圖書室實現聯網。
目前,長海縣被省政府教育督導團認定為“提高普九”的合格縣區,開發區、甘井子區、金州區、西崗區相繼順利通過了省政府教育督導團“雙高普九”的評估驗收,城區各校的辦學條件更趨均衡,教育質量穩步提高。此外,我市改造薄弱學校的責任制和獎勵機制初步建立。市教育局下發了《促進城區義務教育區域均衡發展評估方案》,市政府安排了專項獎勵資金1000萬元,全力促進教育均衡化發展。
教師交流制度化――消滅辦學軟件上的“差學校”
2004至2005兩年間,市內四區共交流教師3000多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0%,其中交流的市區級骨干教師近900人,占交流教師總數的30%;2006年,全市中小學教師交流1160人,其中骨干教師交流218人,中小學校級干部交流241人,占符合條件的40.2%……
在基本上實現了辦學設施標準化之后,校長、教師等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就成了推進均衡化的關鍵。近年來,我市教育由較多的關注物態改造向更多的關注人文建設上轉移,在提高中小學干部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同時,把建立健全干部教師交流制度,作為推進教育公平、促進基礎教育區域均衡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2004年,市政府下發了《大連市促進義務教育區域均衡發展實施意見》,對優化校長、教師等人力資源提出了具體要求,改變教師為學校所有的現狀,變“學校人”為“區域人”,將教師的管理和使用權從學校上移到區級教育行政部門。
目前,我市教師交流已經形成了制度化:每位教師在一所學校工作期限為6年,最多不超過12年。
學校管理規范化――讓教育均衡走進每一所學校
2006年9月,市教育局就學生、家長普遍關心的六所“公辦民助”改制學校的全面清理和整頓作出決定:宣布六所“公辦民助”學校被叫停招生或取消初一新生“指標到校”資格;2007年9月,六所“公辦民助”學校已理順關系,其中四所劃分學區兩所自主招生。
據了解,市內四區六所學校的改制情況,多年來一直是市民關注的熱點。經過一年的調整,現在育文學校、格致中學、西崗中學、世紀學校四所學校已經回歸公辦,正式按教育行政部門劃分的學區招生。而嘉匯中學、瑞格中學則按照有關規定,不再留有公辦教師,按照民辦學校資格正常辦學,可以在大連市內四區自主招生。
從我市對城區義務教育階段“改制”學校進行整頓的力度,不難看出市政府淡化熱點學校、促進教育公平的決心。據介紹,今年市教育局提出,以提高中小學管理規范化水平為重點,繼續推進義務教育區域均衡發展。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和大綱,我市制定了《大連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規范辦學行為考核評估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各區教育行政部門也結合本地區的實際出臺了相應文件,義務教育管理規范化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各級政府督導部門加強了對學校辦學行為和各項規范性文件執行情況的督導評估檢查,促進了學校管理的進一步規范。
中考指揮棒讓“擇校熱”大降溫
今年新學期一開學,記者發現,在許多熱點初中,擇校生大幅減少。市內某熱點初中校長介紹說,以往每年開學前后,會有許多家長通過各種關系,擠著要來這所學校,眾多的擇校生導致班額過大、教師負擔增加。“以往一個班級五六十人中,近二十人是擇校生。”他說。今年擇校的學生一下子變少了。
如果說辦學設施標準化、教師隊伍交流制度化、學校管理規范化,使我市的義務教育初步呈現出均衡化教育的和諧版圖,為擇校熱降溫奠定了厚實的基礎,那么,中考政策的調整則成為了強有力的指揮棒。
據介紹,今年初中“擇校熱”大降溫,讓一些相對薄弱的初中得到了發展契機。有關人士認為,初中學校之所以有熱點學校、窗口學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域或歷史原因使得這些學校好學苗多造成的;而這些熱點學校同時又吸引其他學區的好學苗去擇校,從而造成“熱點學校越來越熱、薄弱學校越來越弱”,均衡化教育很難推行。“現在,我們學區內的多數好學苗都保住了,我們有信心甩掉薄弱學校的帽子。”許多校長表示。
在城區實施義務教育區域均衡發展,我市已經歷了近十年的實踐,碩果累累:城區學校之間的差距縮小,擇校現象逐步遏制,中小學的整體教育質量得到穩步提高。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