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07-10-19 09:28:50
綜合素質評價引導學校、教師、學生關注全面發展。本報記者 張寶敏 攝
本報記者 張寶敏
學生初中畢業不光是達到國家設定的學科學習目標,也應達到基礎性發展目標。衡量一個初中生是否達到畢業水平,光看學業成績不行,還必須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和綜合素質進行全面鑒定。
“天津市初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以全面衡量學生綜合素質和體現學生個體差異為出發點,改變過去“一考定終身”的辦法,從道德素養、文化素養、健康素養、藝術素養、社會適應能力等5個維度對學生進行評價,每個維度分別包含若干個要素,每個要素分為若干個關鍵表現,從而構成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這個方案不僅在評價內容上創新,在評價方法上也有較大的改進,力求做到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綜合化、評價方法多樣化、評價時空全程化,使評價成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糾偏除弊路標指向實施素質教育
天津市現行的中小學評價考試制度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不適應,這幾乎已經成了教育界人士的一致看法。它的弊端顯而易見:強調甄別、選拔功能,忽視改進、激勵的功能;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學生全面發展;過分注重學習成績,忽視個性差異,抑制了個性潛能的發展;過于關注結果,忽視過程,評價方法單一,基本是“一考定終身”,幾門考試科目分數簡單相加作為唯一的升學錄取標準,唯分數論的消極影響嚴重,違背了素質教育的要求。
早在幾年前,教育部要求各地遵照黨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一系列文件精神,堅持教育創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制訂與新課程理念一致、反映課程改革思路并符合本地區教育發展實際的考試評價制度改革方案。教育部還專門發出了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了關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初中畢業與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導全國基礎教育戰線進行包括初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在內的中小學考試評價制度的改革。
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改革教育評價制度,上級對學校的評價,學校對教師的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單是學校管理的基本環節,而是“方向盤”、“指揮棒”和“牛鼻子”,關系到教育改革的方向。天津市教委主任靳潤成說,此前,結合新課程改革等工作,天津市及區縣曾對學生的評價作過一些探索,如河西、南開、大港、塘沽等區均從2001年開始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在小學推行了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水平多元化評價。評價內容涉及思想品德、心理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健康素質和興趣特長等4個方面,建立了“學生成長記錄袋”,并采取學生評、小組評、家長評和教師評等多種方式,多渠道獲取學生發展信息,使評價成為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交互活動。2003年,河西區等又在六年級升七年級(小學升初中)的工作中,推行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水平多元化評價,淡化甄別與選拔,突出改進與激勵,立足過程與發展,除了評價內容涵蓋4個方面外,科學文化素質的評價也不再是各種考試分數的簡單相加,而主要評價學生是否能運用各種學習方式來提高學習水平,是否具有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反思的習慣,是否能夠結合所學不同學科的知識,運用已有的經驗、技能,獨立分析并解決問題,評價方法也多元化,使評價過程成為促進教學發展與提高的過程,引導和激勵學生全面發展。
此次制訂的天津市初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經過了廣泛的調研論證,從形成多元的評價目標到制定多樣的評價工具,從廣泛收集各種資料,到形成建設性的改進意見和建議,研制者重視每一個環節,將評價看作一個系統,其目的是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通過制度創新,引導學校關注學生全面發展,使學校的各項工作特別是教育教學工作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也充分發揮評價的功能,使評價的過程成為促進教學發展與提高的過程,力求在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綜合素質評定、高中招生錄取三方面予以突破,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保障。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