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林潔 吳里揚 2007-11-13 09:36:36
“沒想到性教育課也可以這樣上”
“哇!沒想到老師可以講得這么露骨!”廣州市第四中學初二學生謝凡感嘆。另一名學生何敏祺說,雖然以前老師也講過胎兒是怎么生成的,但卻沒告訴我們如何避孕。13歲的初中生范藝齡覺得以前上生理衛生課沒意思,“經常只是看一些有關生理與心理的電影”。有關調查顯示,廣州市有47.7%的初中生對當前學校的青春期性教育表示不滿意,認為“當前學校性教育很不夠”。
觀摩課的學生分成8個小組,每組有一個主持人、一個記錄員和一個討論的話題。記者在第二小組回答“萬一有中學生發生性行為,寫出可能會發生的后果”這一問題的過程中看到,有人說“可能會有孩子”、“(學生)沒有經濟能力”,有人說“影響身心健康和人際關系”、“影響社會秩序”,也有人說“影響學習”、“增加負擔”,不一會兒,中學生發生性行為后可能發生的9個結果就滿滿地寫上了整張答案板。
心理老師李艷月在每組的討論后進行“點睛”。例如,第五組的討論結束后,李老師就給學生們“支招”:避免由于兩性交往帶來麻煩最有效的辦法是作負責的決定,采取負責的行為,樹立自我保護的三道防火墻,即避免婚前性行為、學習有效的避孕措施、選擇合格醫院求助。
“這種參與的方式與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參加觀摩課的學生蔡卓君興奮地對記者說。“以前的課都不會談得這么深入。以前老師只是告訴我們受精卵是怎么產生的,而且在家里、在學校也基本不會談到。而觀摩課讓我們深入了解到更多的性知識,像今天課上講的如何避孕,與其他同學一起接觸性知識,覺得很坦然。”
“我們沒有想到性教育課也可以這樣上!”學生韋灝課后表示:“以前都是老師在課堂上講,我們在下面靜靜地聽。記得上小學的時候生理衛生課還是男女生分開上。而今天卻是通過做游戲,談到很多我們以前想知道卻不知道的問題,受益匪淺。”
學生的性知識從哪兒來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男女少年性成熟時間比10年前提早了1歲,一般在12歲至13歲左右。而與此同時,目前我國的性教育卻相對滯后,很多孩子對性知識一無所知。盡管大眾媒體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孩子對性知識的了解,但不少青少年還是非常希望從學校這一正規渠道獲得有關性與生殖健康的知識。
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曾經對上海、北京、廣州、武漢4個城市中的3000名11歲至17歲的在校學生做過一次“青春期性教育”專題調查。結果表明,當前我國還有很多青少年處于性知識饑渴狀態,他們迫切地想知道“性心理發展知識”、“異性交往的禮儀和方法”、“性生理知識”、“性對人生的意義”、“什么是愛情”等教育內容。
心理老師李艷月給現場的學生解答了許多不明白或以前誤解的青春期性健康問題。她讓學生“投票”:“有人說,我們中學生不該過早涉及性的問題。對這種說法,你們贊成的站這邊,反對的站到另一邊。”記者看到,現場有幾名學生本來徑直走向了“贊成”,但當他們發現自己是“弱勢群體”的時候,立刻跑向了“反對”那邊。
“同學們,你們的青春期性問題愿意與父母、老師一起探討嗎?”只有3名女生選擇“愿意”,其余的學生都選擇了“不愿意”。“同齡人有共同的話題”、“與家長沒那么容易溝通”、“有時跟爸爸媽媽說這些,他們會覺得我們思想不正當”、“跟父母說,他們認為我們過早接觸這些東西了。”學生們七嘴八舌爭論開了。“父母是長輩,他們比我們有經驗,而同齡人可能會造成誤導。”3個表示“愿意”的女生回答。
一項調查表明:接受調查的青少年獲取性知識的途徑,有56.25%選擇學校課程,62.5%選擇同學朋友,其次是影視報刊(43.75%)、電腦網絡(39.58%)、情愛小說(22.92%)、黃色讀物(16.67%),而選擇父母的只有18.75%。
由于學校課程安排、心理咨詢人員配備等方面的不足,造成青少年不得不選擇一些不規范的性知識來源,特別是一些黃色讀物、色情網站等不正確的途徑。
對中學生談性,堵還是疏
廣州市第四中學曾就男女生的交往、“早戀”等問題作過問卷調查。學生對“早戀”是否影響學習的看法,認為“有”與“沒有”的大致相當。而老師們通過非正式統計,學生的這種行為對學習有影響的還是占了絕大多數。
據2005年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關于廣州青少年異性交往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27.1%的男生和10.4%的女生認為中學生戀愛可以允許發生性關系。據廣州部分醫院婦產科粗略統計,僅2005年“五一”黃金周假期前后至少有100多名女大學生到醫院做人工流產手術。
初二學生謝凡表示:“我們知道懷孕不好,但我們卻不知道怎么避孕。”何敏祺表達了同樣的想法:“老師上課更多地是進行性心理與性生理的教育,但卻較少涉及如何避免后果發生以及后果發生后如何處理。”
李艷月表示,她以前也收到家長的投訴,他們的孩子在學校談論有關性的話題,本來是很正常的現象,但卻受到身邊的同學的嘲笑。發生這個事情后她發現,讓孩子們在共同的課堂教學中接受“性教育”是如此重要的事情。同時,如何正確拿捏教學內容也非常重要。據介紹,有些學生上課后反映“課程內容太簡單”、“以前已經聽過了”,這樣不但浪費了上課時間,而且也不利于學生正確學習性知識。
教師林少峰覺得,只有根據青少年的特點進行適當、正確的性教育才有益于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作為孩子的家長,她介紹,孩子看電視時看到一些“少兒不宜”的鏡頭,她并沒有刻意回避,而是告訴孩子這些親密的動作其實是一種愛的表達方式。這樣既避免了尷尬,也對孩子進行了教育。一名家長代表課后則深有體會地說:“通過觀摩這節課,作為家長的我們發現,其實跟孩子說‘性’也可以這么坦誠,父母與孩子間對‘性’可以有更多的交流。”
觀摩課之后,記者在學校計算機房看到,20多名學生坐在電腦前,正把自己感興趣的“性”問題匿名發帖,等待專家通過網絡進行答復,同學間有時也通過網絡互相交流。學生曾梓維說:“我剛才發了個有關怎樣正確使用安全套的問題,10多分鐘就得到專家的回復了”。
據介紹,這是廣州市荔灣區人口與計生局在廣州第四中學開展“國策教育進校園”的試點活動之一。通過在校園建立起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專家在線咨詢論壇,學生們可以提出在成長中和在青春期當中心理、生理上的疑問,由市、區計生部門組織專家在線答疑。該校負責人表示,這套系統避免了由面對面交談而產生的尷尬,又能保護學生個人的隱私,更能讓學生敞開心扉講出內心的困惑,大大增強教育的效果。
性學專家指出,對青少年的性問題“疏”勝于“堵”。在青春期,青少年對于性更為好奇,對于身體發生的性征變化感到好奇和尷尬。一旦他們的求知欲不能通過家長、學校等正常途徑得到滿足,他們就會轉向網絡等媒介。而性知識的匱乏往往還容易造成嚴重后果,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