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07-11-23 10:30:11
周末到一朋友家拜訪,看見朋友家的桌上放著一本包裝整齊的書。信手翻開一看,原來是朋友家孩子正在使用的生物課本,里面居然沒有一處勾劃、注解的痕跡。翻到第一頁,只見上面蓋有一個用書章,簽有從2001年到現在使用這本書的7個學生的名字。我疑惑地問朋友家的孩子小博:“這是你自己的課本嗎?”小博說:“這是學校發給我們的課本,學期結束要收回。”我問:“德國學校學生不需要自己買教科書嗎?”小博的父親介紹說:“德國中小學都由學校免費提供教科書,只有大學才需要學生自己買書。一本教科書可以使用很多年,這也是德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一項具體措施。”
哇,一本課本居然還可以使用多年!這在中國是很稀罕的事,尤其在城市里,哪個家長每個學期不要為孩子買課本、買書大把掏腰包?雖說國內中小學是義務教育,但學校也不會給學生免費發課本。學校規定開學前學生交書費,由學校統一購買新課本,不能使用高年級傳下來的課本。學校似乎非常愿意與書商配合,向孩子和家長推銷各種課本教材,這在小學升初中,中學升高中,以及高考(Q吧)中是最普遍不過的事。因為是家長掏錢買書,所以學校大可不必考慮浪費錢的問題,更不會考慮課本與資源浪費和環境保護的關系。
中國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用心良苦,有道是:苦了誰,也不能苦了孩子。因此,對于買書這樣名正言順的事總要慷慨解囊。于是在每個有學生的家庭里,各種課本教材總是堆得到處都是。孩子課本教材很多,多的不知道看哪本好。書多了自然也不愛惜,書上又勾又劃,隨便做筆記的算是好學生,懶學生課本沒翻幾次,到了期末就將課本扔到了垃圾堆里。不管是好學生還是懶學生有一點是相同的,誰也不愿意將自己的書傳給下一年級的學生用,因為這是自己買的,再說學校也不鼓勵這樣做。于是家長和孩子也不會考慮課本與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的關系。
如果說學校、家長和學生是因為缺乏環保意識而浪費課本,那教育主管部門和教科書出版發行業則是存在體制缺陷和利益驅動。在國內,課本教材的發行已然形成了一個可以獲取暴利的產業鏈。據統計,目前我國在校中小學生約2億人,以每個學生一年兩學期用15冊課本計算,每年就要用30多億冊課本。以一本書平均20元計算,就有600億元的市場。為此,書商為了獲取暴利,拼命生產和推銷各種課本教材。教育主管部門長期把課本翻新當作提高教育的手段,也客觀上刺激了教材市場的不斷攀升,而全然不顧每年生產30多億冊課本就要消費紙張55萬噸,需砍伐1100多萬棵大樹。
僅從節能減排的角度來看,減少一本新教科書的使用,可以減少耗紙約0.2千克,節能0.26千克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0.66千克。如果全國每年有1/3的教科書得到循環使用,那么可減少耗紙約20萬噸,節能26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66萬噸。可見,節約課本教材的問題并不是一件小事。在目前政府倡導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大形勢下,實施重復使用教科書很有必要。改革課本教材發行的核心應是由學校免費為學生提供課本,這樣即使學校從節約經費角度出發,也會主動減少課本的浪費。
今年9月,教育部已發出了《關于開展節能減排學校行動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結合農村義務教育試行免費教科書制度,開展教科書的循環使用試點工作。既然是有利于國家的大好事,不僅在農村,也應該在城市大力推廣。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