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現代教育報 2007-12-11 10:16:43
課業負擔與學業成績無明顯關系
圍繞“要提高學業成績,就必須增加課業負擔”這個關鍵問題,日前,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發布了一項“課業負擔與學業成績關系的實證研究”的調查報告,通過對上海市5個區23所“二期課改”試點中小學校共6505名四、七年級學生的調查測試,結果表明――
解讀
作業量過多成績反下降
為了讓學生取得更好的成績,學生的作業量也隨之“風生水起”,教師布置作業拼命加碼,與學生打起了“疲勞戰”,甚至出現“凌晨聞雞起舞趕作業、課上昏昏沉沉入夢鄉”、“一人作業趕不及、全家集體總動員”等現象。
然而調查顯示:課業負擔過輕,成績不太好;課業負擔過重,成績最差;課業負擔比較輕時,成績最好。學業成績與作業時間也呈“剪刀差”關系,即不做作業與做作業時間太多,成績都不太好。
“社會上存在大量通過增加課業負擔提高學業成績的做法,但人們很少去研究兩者的關系。”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通教育所所長助理湯林春博士分析說,為了考個好分數、進所好學校,學生要參加補課、聘請家教,教師要給學生加課、增加作業量,而家長不愿見孩子將時間“浪費”在玩上,隨時敦促他們苦讀。這樣一來,增加課業負擔似乎成了提高學業成績的自然選擇。
調查同時顯示,四年級、七年級教師布置作業時間分別在1小時、2小時左右的,學生成績最好。
對此,湯林春解釋說,學生好成績的取得需要一定的時間保障,但超過一定界限,學業成績急劇下降,這說明如果學習時間太多,就會出現“過猶不及”的問題。
補課次數越多效果越小
就讀于湖北省武漢卓刀泉中學高一的張怡的周末一般都在學習中度過。她數學和物理不好,她的媽媽給他找了兩個武漢大學的學生給她補課。周六上午學習物理,下午學習數學。“休息時間幾乎沒有,周六補課,周日要做學校留的作業,有時候都覺得很累,會有心力交瘁的感覺。”張怡說,“父母為我請家教也是為我好,但是這樣自己的壓力更大。”
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有38.7%的中小學生參加校外有償家教或學科補習班,主要集中在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課,而補課效果也因人而異,學業成績并不完全隨家教次數增多而提高。自身條件及所處學習環境的差異,使不同學生完成同樣學習任務所需的時間差距很大。對七年級學生的調查發現,沒有請家教的學生成績最好,家教次數越多的學生成績越差。每周家教或補課次數多于3次時,學生成績明顯下降。
“‘十個學生九個補,補的個個都訴苦’,家長請家教的次數越多,就越會引起孩子對學習的反感。”湯林春提醒說,“請家教要適可而止,家長可以試著幫孩子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這比補課更有效。”
學校減負遭遇家長加壓
盡管課業負擔與學業成績并無很大關系,但受調查的學生普遍表示,課業負擔在不斷增加。調查中,四年級學生中有近一半的學生表示家長會給自己增加作業,25.2%的七年級學生表示父母會增加自己的作業。
“老師可以做到少給學生布置作業,減輕學習負擔,但是家長會給學生額外‘加碼’。”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中學王立老師說,還有一些家長無法輔導孩子,又擔心孩子貪玩,主動要求老師多布置作業。
王老師表示,有的學生不僅周末要上培優班,平常晚上還要上跆拳道、小提琴等各種特長班。學校作業做完了,培訓班的作業卻永遠也做不完。
北京市一所示范高中校的顧校長表示,社會對學校的評價標準沒有變,基本上以升學率來衡量,如果有學校減輕學習負擔,而別的學校“按兵不動”,這所學校肯定會受到家長的質疑。他分析說,這也是減負難落實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課外作業,孩子放學后干什么呢?”家住北京市豐臺區方莊的一位家長說,沒有家庭作業,孩子學習的基礎沒打牢,到了三、四年級成績跟不上,將來考不上重點中學,誰替孩子負責?
湯林春對此分析說,許多父母在教育子女上還沒掌握合適的方法,片面認為增加學生的負擔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支招
建立學習時間標準
由于學習時間與學生課業負擔的主觀感受呈正相關,但是好的學業成績并不能靠一味地增加學習時間來獲得。那么,花多少時間才能獲得最佳學習效果呢?湯林春提供了兩種解決方法:一是設計絕對標準,如以80%的學生達到掌握水平所需的時間為最佳時間;二是設計區間標準,如以60%的掌握水平為最低標準,以90%的掌握水平為最高標準,達到60%~90%掌握水平的時間區域即為最佳學習時間區域。
升學考試制度應多元化
近幾年,高校招生增加了學校自主權,中等學校招生增加推優名額,“但規模太小,絕大部分學生還是憑最后一次高考或中考成績決定升學。”對此,湯林春提出設想,如把體育成績、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從事科技活動情況等作為升學的硬指標,使它們在升學總成績中占相當比例,就可引導學生注重學科以外的競爭。
一言
減負還需從“根”抓
□莫念
古有“頭懸梁,錐刺股”的典故,后人便常常以它來激勵晚輩發憤讀書。這其中不乏勸勉勤奮、磨礪意志的用意,但多少也可以讓人品嘗出用加重課業提高學業成績的味道。
1963年,美國學者卡羅爾提出“學校學習模型”。他認為,學生的學習成效由學習的必要時間與實際時間決定。如果教學目標明確,學生具備必要的知識與技能,且有學好的意愿,那么只要時間足夠,則每個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并獲得良好的成績。
但是,目前,“必要的時間”卻成“翻倍的時間”,為考出好成績,補課、加作業等招數悉數登場,有意無意間,學生的課業負擔就加上去了。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些從小就飽受“高壓”的學生,一進大學便像飛出籠子的鳥,因瘋玩而荒廢學業的大有人在。中小學時沒空玩,進大學后“補玩”――這種違背教育規律的怪象應扭轉過來。青少年時期本應快樂成長,儲備一定的文化基礎,上了大學則勤學研讀,修好專業知識,掌握一技之長。
中小學生負擔過重的問題是我國基礎教育綜合矛盾的負面反映,是很多原因綜合作用造成的,但關鍵點還在考試這根指揮棒上。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周遠清日前在2007年現代教育論壇中倡議,高考應引進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而不僅以考試分數來選拔人才。但愿這一天早日到來。
探訪
學生作業有多少?
中學生的家庭作業到底有多少?教師一天布置的家庭作業,正常情況下究竟要花多長時間才能做完?記者隨機采訪了部分中小學生。
上小學三年級的楊曄每天課后的主要作業就是英語口語練習,“每天要做大約1個小時的練習,然后才回家寫老師布置的作業。”楊曄說,她最喜歡的還是看童話書,但是每天看書的時間不多。
北京十八中初一(2)班的學生胡楊每天晚上要學習鋼琴,晚上還要看一些自己喜歡的書籍,因此,她常常在回家前就把作業做好,“帶回去的作業也基本上在1個小時內能寫完。”胡楊說目前的作業壓力還不是很大。
而現在上初三的小楊日子可不好過:“到了初三后,感覺作業變多了。一般情況下每天都要花將近2個小時才能把作業全部做完。這還不包括老師安排的背誦作業,有時候還要自己再做一些鞏固練習什么的。到了周末,正常情況下書面作業大概要花5個小時左右才能做完。”
高二學生黎醒則表示,老師留的作業量不大,“但是自己會給自己多留一些作業,這樣才能保證學習效果。”他現在每天課外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大約為2到3個小時。
鏈接
武漢:
17條課業“減負令”出臺
湖北省武漢市教育局近日出臺《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管理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意見》,提出了17條“減負令”:小學一二年級不留課外作業,三四年級課外作業累加量不超過30分鐘,五六年級不超過45分鐘;初中不超過1.5小時;教師不得布置午間作業;布置給學生的書面作業,教師要全批全改,不得將責任轉嫁給家長,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懲罰學生做作業。
小學各年級每學期只能組織一次考試,即期末考試或畢業考試;初中各年級每學期只能組織兩次考試,即期中和期末考試;初三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和下學期期中考試,由武漢市教科院組織實施。
法國:
公共設施保障學生學習
法國從小學到初中學生,幾乎沒有家庭作業。課余時間,許多學生去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參觀學習,增長知識。法國的公立圖書館系統完備,巴黎的各類博物館更是多如牛毛。18歲以下的人可以在這些場館免費自由出入,法國各城市圖書館的借書證全市通用。由于免費,公共的圖書館、博物館就成了學生們學習、交友的“營地”。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