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作者: 2008-11-10 10:35:38
進入11月,各區縣、各學校開始安排期中考試,這次期中考試是本學年第一學期的期中考試,學校重視,學生重視,家長更為關注。
期中考試的命題方式各地區不盡相同,以北京為例有的區是全區統一命題、統一考試時間,各校自行閱卷,上報考試成績,全區進行統計,海淀區采取的就是這個模式。而以西城為代表多年來堅持學校自行命題,自行組織考試的模式。
因為是新學年第一學期的期中考試,又因為是全區統一命題、統一時間考試,又有全區的統計,因此學生特別重視,而家長的關注程度也很高,而不同年級的學生、家長關注點又有所差異。
初一的學生剛剛從小學進入中學,學習環境,學習方法,科目處置,管理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孩子適應了嗎?孩子在班里的成績怎么樣?位置怎么樣?要不要上補習班?要不要請家教?家長在等待著期中考試結果。高一年級也是新生,雖然中考是按成績錄取到各個學校,但是從初中過渡到高中適應了嗎?高中各學科的難度要求是按照高考要求設計的,從初中到高中不是坡,是個坎,學生爬上這個坎了嗎?心理上、方法上、習慣上有什么問題?怎么解決?學生和家長也期盼著期中考試的成績,研究下一步學習的策略。
畢業年級對期中考試的重視程度更是居高不下,期中、期末、一模、二模,然后就是中考、高考,因此這次期中考試是畢業年級四次大規模考試的起步考試,成績與名次和中考、高考息息相關。
比較平穩的是初二年級和高二年級,初中、高中適應了,距中考、高考還有時間距離,處于常態的狀況。只是高二剛剛分完文理班,期中考試就按文理分科進行,因此高二的史地政、理化生考試也會引起學生和家長的格外關注。
重視是應該的,家長的特別關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對于期中考試的認識必須正確,必須端正。只有端正了對期中考試的認識,期中考試之后的學習策略的制定、措施的落實才不至于犯方向性的錯誤。
期中考試不是常模參照考試,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選拔考試,比如中考、高考;期中考試也不是水平參照考試,也就是通常我們說的及格考試,比如會考、畢業考;期中考試是診斷性考試,說得完整一點是階段性診斷考試。顯然診斷測試與選拔考試、水平考試在性質上是完全不同的。
期中考試的性質是診斷性考試,作用包括兩個方面:診斷學習,診斷教學。診斷學習是說經過期中考試診斷一下學生在學習上存在什么問題:學習方式、學習方法、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等等;診斷教學是說經過期中考試診斷一下老師在教學上存在什么問題: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密度、教學覆蓋面、三基落實等等;由此看來期中考試的診斷作用是雙向的,既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診斷,也對老師的教學進行診斷,一些學校期中考試以后要在全校范圍內進行“評教評學”活動,目的就是經過診斷總結經驗和教訓、教與學相互溝通,最終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一般期中考試安排在十一月上旬或中旬,從九月一日開學到期中考試共上課八周到九周,從教學規律上講,學科教學在前幾周處于起步階段,也可以這樣說,期中考試之前授課內容不是很多、很深,因此這個時段安排考試一般以考查“三基”為主: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知識的綜合,特別是知識的應用,以及各學科的能力要求也會涉及一點,但是少而易,試題、試卷總體難度偏易,距中考、高考有相當的距離,期中考試一般不能說難,應當是比較容易的,試題不追求區分度、標準差,主要診斷教與學的落實情況。
個別同學、個別家長十分重視,期中考試的成績及學生在班級、年級的位置,這當然可以理解,但是成績、位置是學生學習結果的外在表現,更重要的是透過這些外在表現抓住內在的、實質性的東西。比如學習方法的得與失,學習習慣的養成,聽課質量的提升,作業的完成時間與質量等等,期中考試考好了不能驕傲,要踏下心來總結經驗,形成穩定性的學習方式、方法;期中考試成績不理想也不是壞事,無論如何把問題暴露出來,及時暴露出來是一件好事。關鍵是要把教訓總結出來:基礎知識不扎實,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沒認真看教科書,作業完成不認真,錯誤率高,預習、聽講、復習、作業這是學習的四個環節,是否落實了,偏科問題是怎么產生的等等,看來要總結的東西特別多,只有抓住了這些內在的、實質的環節,學習過程才能得到改善,學習結果才能得到提升。
診斷性考試屬于形成性評估,抓住每一次形成性評估,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那么終結性評估——中考、高考就一定可以取得理想成績。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