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 2009-03-16 17:39:15
物理規律是建立在物理概念基礎上的更深一層的物理知識,它反映了物理概念的相互聯系。物理規律是物理知識的核心。
物理規律反映了物理現象、物理過程在一定條件下必然發生、發展和變化的規律。在一定意義上說,物理規律反映了在一定條件下某些物理量間內在的必然的聯系。
一、初中生學習物理規律中常見的問題
1、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不強。
初中生在心理上正處于思維發展轉折期,開始由經驗型的形象思維向理論型的邏輯思維轉化。不同的學生轉化的遲早快慢又有差異。因此,在物理規律的研究和運用中,有時要進行嚴格的邏輯推理和運用科學的想象等抽象思維活動。初中學生還沒有形成邏輯思維的習慣,在學習物理規律時往往比較困難。而且學生在學習物理之前,已經接觸到大量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養成了一種從經驗出發、想當然地看問題的習慣,而不習慣于運用物理概念和規律進行邏輯分析、說理和表述。
2、思維定勢帶來的負遷移。
遷移原理是教學中的重要原理。負遷移是指已有知識對新知識的學習產生的消極影響。思維定勢所引起的負遷移干擾著學生對物理規律的理解和掌握,給物理規律的教學帶來困難。如:有的學生認為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理由是由于液體內部的壓強是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
3、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錯誤觀念的干擾。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對一些問題形成了某些觀念。這些觀念中,有的比較正確,但往往有一定的表面性和片面性,甚至是錯誤的觀念。這些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對學生正確理解物理規律往往起著嚴重的干擾作用。如:學生在運動和力的關系上往往有“物體受力才能運動,不受外力,物體根本不會運動”的觀念,這就給學生正確理解運動和力的關系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4、感性知識不足。
初中物理規律的教學大多是從事實出發經過分析、歸納、總結出來的。初中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他們理解物理規律要有充分的感性材料作基礎。如果沒有足夠的、能夠把有關的現象之間的聯系鮮明地展示出來的實驗或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例作基礎,勢必造成學習上的困難。
5、運用物理規律說明、解釋現象,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初中階段,學生在理解物理規律上,經過努力并不會感到很困難,但是運用起來常常會束手無策。形成的原因,除了知識上的欠缺和思維習慣、思維定勢的干擾等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學生還不掌握運用物理知識去分析、處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學生在完成認識的第二個“飛躍”上困難較大。
二、解決上述問題的對策
1、創設便于發現問題、探索規律的物理情境。
教師要帶領學生學習物理規律,首先在教學開始階段,要創設便于發現問題的物理環境。初中階段,主要是通過觀察和實驗發現問題,也可以從分析學生生活中熟知的典型事例中發現問題,有時也可以從對學生已有知識的展開中發現問題。創設的物理情境要有利于引導學生探索規律。創設的物理情境還應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例如,在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后我教學生討論拔河比賽中要取勝應注意那些問題。學生們踴躍發言,討論得出用力握緊繩子是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穿有釘的鞋子是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等。從而更好地掌握了這條規律。
2、引導學生對規律進行討論。
。1)討論規律的物理意義,包括文字表述含義的推敲。
。2)討論和明確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
。3)討這一規律與相關概念、規律、公式間的關系。
例如,在學完歐姆定律后,我組織學生討論歐姆定律內容,得出I、U、R必須是對同一時間的同一段導體(或同一段電路)而言。從而使學生更準確地運用歐姆定律。
3、引導和組織學生運用物理規律。
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要用典型的問題通過教師的示范和師生共同討論,使學生逐漸領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另一方面,要引導和訓練學生善于聯系日常生活中的實際,經常用學過的規律科學地說明和解釋有關現象,通過訓練,使學生逐步學會說理和表達。要逐步訓練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使學生學會正確地運用數學解決簡單的物理問題。還應當鼓勵學生運用學過的規律獨立地進行觀察和實驗,自己動手、動腦進行小設計和小制作,創造性地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最后應當指出:物理規律的教學要有階段性,有一個逐步深化、提高的過程,在初中進行物理規律教學時,要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體現初中教學的特點,照顧初中學生的接受能力。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