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07-16 14:09:14
最近在報上讀到一篇題為《萬能作文模式》的文章。文中作者的妻子擔心兒子臨場作文發揮不好,影響升重點高中,便要求作者給孩子炮制一個“萬能作文”模式。作者雖然曾教育兒子“文無定法”,這時也只好搜腸刮肚了。哪知跟兒子談及時,卻遭到兒子的譏諷:“老爸,你怎么也想到了這招,你真失敗!你不是說文無定法嗎?”但是,當老爸老媽語無倫次的時候,兒子又悲哀地說:“萬能模式,你們就不用準備了。”說到這里,他停頓了片刻,又掩嘴一笑說,“你們想到的,我們語文老師早就想到了。他為我們準備了好幾套萬能作文模式,并要求我們照此規范寫作,不許出格,班上同學都能背下來了……”作者聽了兒子的話不禁暗暗思忖:“這不是扼殺孩子創作的天性嗎?”可是,他沒說出來。因為怕兒子聽了后丟掉“萬能作文”模式,到中考臨場發揮時會白白丟分。
為了“寧可信其有”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黑色幽默。可憐天下父母心,也可憐天下老師心。他們為孩子的作文能考“高分”,真是煞費苦心。
“萬能作文”模式真能炮制并且行之有效么?照此“規范”寫作就準能得高分嗎?我想,除非我們的中考作文倒退到效仿“八股取士”,否則是絕不可能有什么“萬能作文”模式的。如果有的話,可能是某些在作文指導或閱卷過程中的“傳聞”被以訛傳訛,于是,就會有基層教師或家長“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甚至將其奉為“中考作文秘笈”。
曾經有種說法,中考作文閱卷時間很短,甚至短到一分鐘或半分鐘,而閱卷教師盯住電腦屏幕進行流水批卷,極易產生身心疲憊,因此,如果考生的文章開頭不是很快入題并一下抓住閱卷老師眼球,初次印象就平了,接著來如果敘述的只是一件事情,內容就會顯得很沉悶,此時如果筆鋒曲折些、描寫細致些,閱卷老師就會看得很費勁,心情一煩躁,打分肯定就高不了,如果到文章結尾才畫龍點睛,即便有令人回味的妙語或發人深省的警句,往往也不起什么作用了。
聽了真叫人冒出一身冷汗!
可疑的“五段三事”
于是,有人就從生理、心理和文章作法去琢磨“應考作文”,好心地搞出了一個中考作文的“五段三事”
模式,據說行之頗為“有效”,便在初三的作文指導中廣為傳播。
所謂“五段三事”模式就是作文寫五個段落:開頭、結尾,當中三段敘三件事。具體來說就是:開頭幾句醒目的入題話讓閱卷老師眼睛一亮;接著敘述三件事,每件事敘述的角度都不同,內容形式都要轉換,敘述第一件事要寫足240字,讓閱卷老師眼亮之后能心動。有了這樣的效果,即使后面兩件事平平,等第和分數也都會上去了,總之,三段敘事要給閱卷老師以內容豐富充實,形式變化多樣的感覺;結尾段落只要水到渠成即可完成,一兩行字即可。
應寫“自己的作文”
我認為,這個“五段三事”模式并不是不可以用,但也不要把它搞成千人一面。要知道,讀多了“五段三事”難免會令閱卷老師產生“八股”感。同學們照此機械訓練,寫多了,也會框住思維,束縛手腳,很難有佳作涌現。我讀過一些模擬考的作文,大量是“五段三事”模式,深為其中有些學生的文章所惋惜,因為考試時即使寫滿作文試卷紙,也不過1000字,其中要寫三件事,每件事也都只好作概括敘述了,這樣的作文流于平庸也就在所難免。
我覺得,如果按中考作文“寫樸素的、有真情感的記敘文”的要求,把自己最了解、最有體會,最有感觸的一件事寫具體、寫生動,并且寫出特點和個性來,那么,就會跳出“模式化”的窠臼,寫出真正的“自己的作文”。大家都這樣“文無定法”地寫,不去揣摩閱卷老師的喜好,也就能敢于解放思想、放開手腳了。在閱卷老師的眼里,呈現在面前的這樣一篇篇的作文,也就會如同山間小道拾級而上的風景,步移景換,目不暇接,所謂閱卷時的累和煩都會消解了,打出的分數也就會好看許多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