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08-24 09:16:06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同學可能都有這樣的困惑:“究竟有什么辦法能讓我一點都不走神呢?”他們覺得,注意力不集中時,聽不進課,上不成自習,非常煩惱,“注意力不集中”的確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影響很大。對這個問題,應該怎么看呢?其實心理學研究早就發現,人的注意力是很難長時間集中的,“走神”其實是正常的心理現象。人的注意力會受外界環境的干擾而走神,會因為內心的情緒波動而被干擾,這都是普通人的心理。教學上通常每節課只安排45分鐘,就是這個道理。
人是人而并不是超人,確實有的人學習時注意力可以在一定時間內高度集中,甚至可以在鬧市學習,但這樣的人之所以注意力集中,一是因為他們對學習的內容非常感興趣,二是因為他們有寧靜的心靈,也就是說,這樣的人的內心是自我和諧的,并沒有那么多心理沖突。而那些自述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學,常常問題不在注意力本身有什么障礙,而在于自我苛求、完美主義的傾向,他們常常要求自己能夠學習時完全“心無雜念”,心思百分之百在學習上,若是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就傾向于自我譴責和“逼”自己。這些同學的問題是,他們把很多正常的心理現象當成了異常,越是苛求自己要注意力集中,注意力越是跑到了“怕被干擾”,“怕注意力不集中”上,導致對于外界刺激過于敏感,結果真的“注意力不集中”了,于是更加苦惱,更加想擺脫這種狀況,更加關注注意力的問題,從而形成惡性循環,難以自拔。
適度追求完美并沒有什么不好,這樣的人往往很優秀,但若過分追求完美,則離心理障礙只有一步之遙了。這些同學為什么會在學習上這樣自我苛求呢?在自我苛求的背后,常常還有些深層的心理沖突。比如,有的同學的家長望子成龍,對子女期望值很高,于是子女對自己的要求和標準也就高起來,想通過優異的成績獲得父母更多的贊揚和肯定;有的同學小時侯受到的表揚少,批評多,于是也自我苛求,想通過學習得無比完美來逃避可能的懲罰,可是絕對的完美是不可能的,這樣的努力難免在現實中受挫,于是就批評自己,更加的自我苛求;有的同學的家長自己就有完美主義傾向,這種傾向“傳染”給子女,孩子也就變得自我苛求了。對于注意力不集中,不必過于自我苛求,可以采取一種“順其自然”的態度,“注意不集中就不集中吧,只要集中的時候我能聽好課就行”。
不要因為所謂的注意力不集中,就過分關注這件事,強迫自己甚至為此而焦慮,不要使心理能量過分固著在這件事上,以致形成惡性循環。正確的態度是,帶著這種注意力不太集中的感覺,該干什么干什么,盡力學就是了。對于部分心理沖突激烈,焦慮比較嚴重的同學,就需要找心理醫生輔導了。如果希望注意力更集中,那么同學們需要讓自己的心靈更寧靜,不是說完全沒有雜念,而是說盡可能減少左右為難的心理沖突。諸葛亮說:“非寧靜無以致遠”,謹以這句話送給少年朋友們。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