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10-16 11:14:29
杰出中學生應具備的14種能力--2、課堂聽課能力
中學時代是人生打基礎的時代。九層高臺,起于壘土。中學生將來能不能成才,能不能有所建樹,就看中學階段打下的基礎如何。而這基礎,正是從六年共計八千六百四十節課中"壘"起來的。
因此,課堂對于中學生來說是最可寶貴的了。有人說:"中學生不把上課作為學習的中心環節來抓,那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這話可謂再恰當不過了。
本章側重從聽課的著力點、聽課的基本要素等方面談談聽課能力的訓練。
聽課的著力點在哪里
聽課是為了學到知識。但是,是不是知識聽懂了,就算課聽好了呢?應該說,聽懂是最起碼的要求。但是優秀的中學生不應當只滿足于這一點,而應當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是在課堂上,不僅向老師學習具體的知識,還要學老師的科學思維,摸清老師講課的思路。
思路,是思考問題的具體線索。摸清老師講課的思路,是要把老師講課過程中運用的各種思維方法、思維形式、思維規律搞清楚。學習老師是如何進行周密的科學思考的,以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
1979年全國理科高考第一名的應自強同學就是一位善于理清老師講課思路的學生。他在中學時,物理課超前學習許多,學習成績優異。經過考查,學校認為他完全可以不用跟班上物理課。
但是,應自強依舊堅持上物理課,在課堂上仍舊全神貫注地聽講。有人說,已經懂了的課程再去聽,如同嚼蠟,一點味道也沒有。他卻說:"雖然老師要講的知識內容大部分我早已掌握了,但是,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方法我還沒有學到手。我聽物理課的目的是把自己的思維方法跟老師的思維方法作比較,找出我的差距,培養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下面,我們舉個例子,討論一下學會理清思路的方法。
公式:(a+b)2=a2+2ab+b2,老師為了證明總的面積(a+b)2的大小,把大正方形變成了兩個小正方形和兩個矩形(見圖),分別計算四個圖形的面積,再把四個面積加起來,成為一個大正方形。這里的思路就是從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的分析綜合法。
分析綜合法是最常用的思維方法。老師在講完全平方式用了這個方法,我們應當在聽課時既接受完全平方式這個知識,又接受分析綜合法的科學思維,并把這種思維方法應用到其他情況中。
此外,中學老師講課時,還常常用到歸納法、演繹法、分類法、比較法、抽象概括法等思維方法;常常用到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形式邏輯的思維規律和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等辯證邏輯的思維規律。這些思維方法和規律都有專門的書來論述,同學們可以到圖書館借有關的書籍自學。要知道,從某種意義上講,掌握了科學的思維規律和思維方法,也就掌握了最根本的學習方法。
學習老師的思維方法,要求聽課的時候會"追"老師。
湖南省湘潭一中高中一年級學生郭震,15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在少年班學習了四年,又提前考取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他的體會是:聽課要學會追老師,讓自己的思路追著老師的話轉。
郭震同學聽課總是全神貫注,他的思維就像一架"電子跟蹤器",一刻也不離開老師的講話或板書。老師講到哪里,他就想到哪里。遇到聽不懂的地方,隨手記下來,以便課后再去問老師。
他說:"珠子穿成串才好看,學知識也是這樣。課堂上,老師講課是一環扣一環的。有一環不注意,沒聽懂,就影響下一環,那么課后花雙倍的時間也難以補上。所以,在課堂上思想要高度集中,讓自己的思路跟著老師的話轉。如果上課時不好好聽課,而把加倍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課后復習、做作業上,使學習處于窮于應付的被動局面,那是直路不走走彎路,自找苦吃。"
正因為郭震善于聽課,他的學習效率就很高。他提前兩年從高中畢業跨進了大學校門,又提前一年大學畢業考上了研究生。這真是效率出時間,會聽課、聽好課,為郭震節省了三年的時間。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