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11-10 12:35:20
摘要:看到最多的是微笑,聽到最多的是掌聲,收獲最多的是愛心。7月28日起,來自都江堰的458名師生飛抵上海,參加為期7天的“情系四川、愛滿浦江”2008陽光愛心夏令營。昨天,當大巴開上東海大橋時…… |
什么樣的暑假才有意義?也許100個孩子就有100種回答。
盡管是個老話題,時不同卻事常在,一年年一代代都會遇上、都要面對。當年那篇反映中外孩子暑假生活的作品《夏令營中的較量》,我們都不曾忘卻。而今,暑期過半,奧運在即,本報聚焦這個特殊假期里的三類特殊孩子:災區來滬孩子、在滬民工子弟、上海本地孩子的一類網絡愛好者等,隨營探訪中感受與思量的,是時代的進步與不變的愛心,我們確實在走向開放、交流與共融。
或許,這就是意義所在。
“陽光愛心”滿浦江
●當年:中國孩子病了回大本營睡大覺,日本孩子病了硬挺著走到底。(摘自《夏令營中的較量》)
●而今:孩子們說地震的時候他們都抱在一起,叫他們集合時速度也非常快。(摘自現場采訪實錄)
看到最多的是微笑,聽到最多的是掌聲,收獲最多的是愛心。7月28日起,來自都江堰的458名師生飛抵上海,參加為期7天的“情系四川、愛滿浦江”2008陽光愛心夏令營。昨天,當大巴開上東海大橋時,孩子們都不約而同從座位里站起來,更有些孩子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唱起歌來。面對大海,一個孩子天真地問:“大海怎么是黃色的?”沒等領隊老師說話,坐在后面的孩子立刻喊道:“大海不是黃色的,是咖啡加了牛奶以后的顏色。”頓時,車內歡聲笑語。
在科技館看三維立體電影《深海獵奇》時,都江堰第四中學的雷程感嘆說,家鄉只能一年看到一次電影,還是全村的村民一起集合看一個很小的銀幕。雷程一直在發短信:“親愛的爸爸媽媽,我們今天上午在科技館舉行開幕儀式,我和很多上海小孩子們一起唱了《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我們受到上海市委的熱烈歡迎,我玩得很開心……”滿滿一個手機屏幕的字,看得不免感動。
這幾天,他們見識了太多新鮮的事物,都江堰四中的蔡明鑒老師深有感觸:“陽光愛心夏令營給這些孩子提供了一個很高的平臺,讓孩子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這是孩子們給我的禮物。”在曹光彪小學任教的蔣雯瓊開心地說,當孩子們聽說她是帶隊老師時,就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禮物,一件印有四川地圖的汗衫。“孩子們都很懂事,很有責任感,排隊和布置任務的時候都很聽話,最關鍵的是他們有顆感恩的心,并不覺得因為是災區的孩子就理應受到上海的優待。”蔣老師說。
據了解,陽光愛心夏令營的志愿者在開營前就接受了專業心理老師的培訓,在活動中密切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不提與地震有關的事,如果孩子主動提起,就積極耐心開導他們。“這些孩子都很乖,很懂事,但還是存在一點心理陰影。”華師大的志愿者朱力凡悄悄說:“他們在來上海的飛機上遇到氣流時就很害怕,在坐電梯的過程中,甚至在科技館門口遇到大風時,也擔心會發生地震。”“這次陽光愛心夏令營并沒有特意為地震設特殊項目,就是想讓他們在一個新的環境中盡情游玩,徹底放松。其實,這也是一種幫助他們恢復的方式。”一位主辦方工作人員說。孩子們在日記里寫道:“我們都是一家人,不分彼此,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專家點評:
蔣雯瓊(市曹光彪小學班主任,此次夏令營帶隊老師之一):這次來的都江堰孩子有三個比較明顯的特點。懂事,很多孩子到上海的第一件事就是給父母打電話;有責任心,對地震災后的責任感,他們說以后也會把都江堰建設成上海這樣;集體觀念強,孩子們說當地震的時候他們抱在一起,叫他們集合時速度也非常快。普通的夏令營一般都針對有些孩子的嬌氣,而這些孩子自立能力都很強。這次夏令營再次讓我們看到,中國的孩子們成長了。
孩子們齊聲高喊
●當年:“草原美不美?”77個日本孩子齊聲吼道:“美!”“天空藍不藍?”“藍!”“你們還來不來?”“來!”這幾聲狂吼震撼了在場的每一個中國人。……當日本孩子抬起頭時,每個人的眼里都閃動著淚花。
(摘自《夏令營中的較量》)
●而今:離別時分,孩子們和志愿者們抱在一起,個個哭得很傷心。當校長施洪妹問孩子們夏令營好不好時,孩子們齊聲高喊:“好,非常好!”震耳欲聾。(摘自現場采訪實錄)
“哥哥姐姐,我喜歡你們!”在董家渡路第二小學分部(原育辛外來人員子弟小學)的一間教室黑板上,歪歪斜斜幾個大字,書寫著孩子們對大學生志愿者最質樸的感情。5天的夏令營,讓志愿者們沒有想到的是孩子們的熱情。離別時分,孩子們和志愿者們抱在一起,個個哭得很傷心。文靜的小姑娘袁玉蘭哭得飯也吃不下,甚至平時最愛搞笑的男孩趙虎也背過身,悄悄抹眼淚。當校長施洪妹問孩子們夏令營好不好時,孩子們齊聲高喊:“好,非常好!”震耳欲聾。
從孩子們的喊聲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愛。從中美志愿者的聯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種開放與進步。
“民工子弟小學支教是TECC(國際科技教育文化交流協會)的傳統項目,這次來自復旦、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高校的59名志愿者,對民工子弟小學百余名學生進行培訓,寓教于樂,鍛煉拓展。”復旦志愿者楊飏告訴記者。
有的孩子個子小,風景拍不到,志愿者們就把孩子背起來,托著孩子讓他們盡情地照。“我們特別特別感動。”幾個小朋友悄悄告訴記者。
“說出你的夢想”,是讓每個孩子都難忘的環節。“哥哥姐姐鼓勵我們不要怕,把自己的夢想大膽說出來,沒有人會笑話。”活躍的男孩王亞南說:“我的夢想是當一名歌手。”“我可想當服裝設計師啦。”顧曼楨說。“有了夢想就大膽去追,也許現在的日子很艱辛,但不要停止努力。”徐嬌把哥哥姐姐的話倒背如流,“姐姐臨走時,還給我們每個人寫了封信,給我寫的是:再過10年,希望我們是復旦大學校友!我想會有這一天。”
夏令營中,美國志愿者帶來的創新游戲和獨特的教學法,不但讓孩子們開眼界,也讓中國志愿者耳目一新。比如開始的自我介紹環節,美國志愿者們通過合唱一首英語歌曲向大家做自我展示,隨后雙手拉成一個拱門,讓孩子們從拱門里鉆過,很快就和孩子們“混熟”了。“美國學生的首創精神和服務意識都值得我們學習。”復旦志愿者周亦菲感慨。
專家點評:
張樂天(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短短5天里,中外志愿者之間的交流、志愿者和孩子之間的交流,縮短了國界與文化之間的距離。上海民工子弟小學的學生因家庭環境、生活背景等原因,知識面較窄,接觸外界事物不多,而他們又有強烈的愿望和權利去了解。因此我們有必要也有責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給他們信心和期待,努力就會有希望。同時,我認為各類夏令營的評估也很重要,研究得失、效果到底如何,才能有效反思,給日后積累經驗。
“網癮營”一年再訪
●當年:日本家長乘車走了,只把鼓勵留給發高燒的孫子;中國家長來了,在艱難路段把兒子拉上車。
(摘自《夏令營中的較量》)
●而今:特訓營之后,幾個孩子的家長還成立了網絡少年家長沙龍,一起交流經驗。“通過特訓營,包括我在內的不少家長轉變了教育方法,不再視網絡為洪水猛獸,開始平等對待孩子。”曉晨爸爸說。(摘自現場采訪實錄)
“曉晨今年考上了大學!”電話里,曉晨爸爸有些興奮地說。
去年8月22日,“e路陽光”———上海首期青少年網絡成癮綜合矯治特訓營開營,22名青少年營員參加了為期10天的特訓營,本報新聞視點曾對此報道,曉晨正是其中一名營員。
特訓營后,因為迷戀網絡導致高考落榜的曉晨參加了高復班,今年7月24日,終于將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捧在手上。回想去年的特訓營,曉晨依然覺得很有意義,“那是一個狀態的改變。它把我從網絡成癮的狀態中拉出來了,推動我走向正軌。”曉晨告訴記者,在今年這個最輕松的暑假,自己準備找合適的機會打工。去年特訓營之前,曉晨一度處于自閉狀態,除了上網聊天,不與外界接觸。“其實,網癮少年很多都是現實中缺少伙伴、缺乏自信的人。特訓營的聚會逼著人從網絡中走出來。”曉晨笑言:“當然還是會打網絡游戲,但那是一種放松和娛樂,不是癮。”
另一名曾經的特訓營成員小冬去當兵了,部隊生活讓他在艱苦中成長、成熟,“以前浪費了很多時間。”小冬感嘆。
不過,這個暑假中,依然有些人繼續著“網蟲生活”。讀中專的小小胖每天要在電腦前度過4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高高菜”在去年特訓營結束時狀態很好,在大學里擔任班長。但不久覺得大學生活沒有想象的那么美好,而他對于網絡的依賴仍然存在。
今年暑假以來,本市12355青少年服務熱線已接到多個反映親子關系緊張的來電。如何安排孩子的暑期生活是重要“導火索”,孩子希望多玩,家長希望多學。在一項調查中,37%的中學生表示,假期里和爸媽的關系更緊張,因為“他們想把我的暑假變成‘書假’”。
曉晨的爸爸認為,特訓營是一種觸動,關鍵是后期跟進,家長的轉變很關鍵,這樣才能帶動孩子的轉變。特訓營之后,幾個孩子的家長還成立了網絡少年家長沙龍,一起交流經驗。“通過特訓營,包括我在內的不少家長轉變了教育方法,不再視網絡為洪水猛獸,開始平等對待孩子。”曉晨爸爸說。
我們的家長,也在進步。
專家點評:
郭鐵軍(青少年心理專家):去年“青少年網絡成癮綜合矯治特訓營”,一段時間強制隔斷孩子和網絡的接觸,為他們打開一扇接觸社會的窗,這是完全必要的。不過參加者中,除了本人已經想要回歸的、個別有心理疾病的,其他大多數都是閉營之后還需要做很多的那一種,特別關鍵在家長。暑假里,孩子們最容易按照本能做事。假期前家長和孩子最好有個協商規劃,既有放松也有學習時間,父母休息時和孩子有些共同活動。總之,對孩子不能溺愛,但是也不能太狠,還是要方法與愛心并舉、引導與關懷并重。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