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11-11 10:56:25
摘要:“第一次當家教、第一次做導購、第一次為聾啞兒童表演節目、第一次教社區老人講英語……我們在閱讀和整理這些珍貴的實踐報告時發現,一些最基本的行業中遍布了南開新生的足跡;更讓我們印象深刻…… |
在升入大學之前,“90后”的王帥利用暑假“迷迷糊糊”地當了一個月的打工妹,她把這段經歷寫入了自己的“學前暑假作業”。
“打雜也是一門學問啊!”她感慨。
50份這樣的實踐報告,被南開大學學生工作部編印成冊,定名《夏日成長手記》。
臨近期末,學校將《夏日成長手記》贈送給全校“90后”新生和輔導員,作為他們的寒假禮物。
給未入學的新生布置暑假作業,在南開大學是從2006年開始的。學校在錄取通知書中要求新生,接到通知書之后努力去做一份義工或找一份工作。
“做義工是為了讓你體會被別人感恩和你對社會感恩的那份快樂,找一份工作則是為了讓你從此刻起就意識到自己終究要走向社會。”
3年來,3000多篇學前社會實踐報告交到了學生工作部,成為這些學生的第一份職業生涯規劃檔案。
《夏日成長手記》里收錄的,是從中精挑細選的50篇優秀作品。
化學學院學生王帥這樣總結自己的體會:“短暫的打工經歷讓我多理解了一份責任,一份堅持,多體味了一種辛酸,一種歡欣。我體會到了創業的不易、勞動的不易、父母賺錢的不易。”
“第一次當家教、第一次做導購、第一次為聾啞兒童表演節目、第一次教社區老人講英語……我們在閱讀和整理這些珍貴的實踐報告時發現,一些最基本的行業中遍布了南開新生的足跡;更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對很多新生來說這樣有意義的嘗試是第一次。”負責指導編輯《夏日成長手記》的學工部老師劉學發現,“他們好像一下子明白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一場異常深刻的成人禮”
文學院新生許奕琛利用暑假參加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沙灘排球比賽志愿服務,這讓他收獲了“一個美好的夏季”。
“暑假里我和同學們一起照顧鄰村殘疾人,還籌建了鎮上第一個‘愛心基金’”,軟件學院學生林婷婷寫道,“或許正因為家境清貧,我更能深刻地感知那些弱勢群體生活的不容易,盡管在金錢方面我無法給予太多的幫助,但是我的愛心是無限的。”
來自四川的李嘉瑩說:“我只有用自己的努力傳遞愛心作為回報。”她記錄了自己在災區義務輔導高中生的感受和見聞,把義工實踐形容成“一場異常深刻的成人禮”。
在南開大學這些“學前暑假作業”中,七成以上同學講述了自己豐富多彩的義工經歷。
經濟學院學生葛婧瑜,3年前的暑假有過圖書義賣的經歷。回頭看來,“在剛剛擺脫了高三的繁重學業,還不必為找工作或考研著急籌劃時,做一次義工感覺蠻不錯。”
“不必急于作為、急于索取,能夠在點滴生活中明白一份責任,懂得奉獻的樂趣與感恩的意義,是我最希望學生們收獲的。”化學學院團委書記計景成認為,學生們可以在別人回饋的一個微笑、一句肯定中,獲得自我價值的認同和實現。
“真切感受到了賺錢的辛苦”
從《夏日成長手記》里,可以不止一次讀到了類似的句子:“真切感受到了賺錢的辛苦,看到別人精打細算,才意識到自己的鋪張浪費。明明都沒有試過自己謀生,又憑什么將父母的錢花得那么心安理得?”
經濟學院新生鐘宏菲來自山東省東平縣,她難以忘記自己的碰壁經歷:“高考一結束,我便開始四處找工作。但作為一名剛高中畢業的學生,我既沒有任何經驗,看上去又呆呆傻傻,而且只能做暑假幾個月的短工。所以找了兩天,把整個東平跑遍了都沒公司肯要我……”
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對2007級、2008級學生的143份“成長手記”進行分析,并通過訪談、問卷等形式補充調查。結果顯示,26.6%的同學從實踐中體會到勞動辛苦,錢財來之不易,14.7%的同學體會到父母及他人工作的艱辛,9.1%的人感受到就業壓力。
“通過有意識的職位實踐活動,讓學生提早了解職業環境,了解自己與職業的匹配程度,有利于促使他們將這種懵懂的職業意識轉化為實踐。”參與調研的學生輔導員何璟煒說。
南開大學青年研究中心主任蔣建榮副教授建議趁此機會,不妨讓學生們接受一下“挫折教育”。“由于經驗不足和自身素質的差距,在走向社會的過程中遭遇挫折,這是遲早的也是正常的,這對即將進入大學校門的年輕人是非常有益的,可以督促他們提早開始職業規劃,未雨綢繆。”她說。
學校的調查也表明,學前暑期“打工”生涯,讓新生們收獲頗多,11.9%的同學表示認識到了誠信與責任;15.4%的同學體會到了毅力與勇氣;20.3%的同學感受到了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性,10%左右的同學“就業意識發動”。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