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11-11 13:07:40
摘要:在廣州天河區體育東路小學的課間操上,記者發現即使是在做伸展運動的時候,都有很多同學隨便應付,呵欠連連,有的甚至連節拍都跟不上。“精神面貌不飽滿是寒假過后剛開學的最典型特征。”該校何…… |
對廣東絕大部分中、小學生來說,新學期正式開課了,不少學校還已經進行了第一次知識整理。原本以為經過20多天的寒假休整,孩子們會呈現出飽滿的精神面貌,但有老師、家長發現,部分孩子精神并不集中,學習興趣不濃,在“溫故知新”的第一周學習中成績有明顯下降。
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剛返學校就出現“疲態”?怎樣避免?記者帶著問題走訪了一些中、小學,并讓專家給這種“寒假病”把一把脈,進行根治。
【癥狀一】
“日出而息,日落而作”
在廣州天河區體育東路小學的課間操上,記者發現即使是在做伸展運動的時候,都有很多同學隨便應付,呵欠連連,有的甚至連節拍都跟不上。“精神面貌不飽滿是寒假過后剛開學的最典型特征。”該校何老師說,“尤其在高年級學生中尤為普遍,上學遲到的人數比平常要高,上課時要么開小差,要么小腦袋‘點來點去’,昏昏欲睡,無精打采。”何老師說,由于學期之初往往都是“溫故知新”階段,如果不在這個緩沖階段重新建立起積極的學習態度,就將影響整個學期的學習生活,特別是過渡年級和畢業班,開學的頭兩周其實是相當重要的。
另一方面,家長也反映,孩子們放學一回家就上網的上網,看電視的看電視,玩游戲的玩游戲,一開始就沒完沒了,怎么叫也不肯上床睡覺,到凌晨也沒有絲毫倦態。家住東山區的陳先生說,正在上初二的兒子每晚都睡得很晚,而早上就總是賴床,結果每天都卡在最后一分鐘才慌慌張張地跑去學校,害得做父母的每天都在擔心。
據了解,新學期中這種“日出而息、日落而作”的生物鐘顛倒或紊亂的情況在中、小學生中都普遍存在,具體表現為白天校園時間沒有精神進行學習,放學回家則在各種游戲、娛樂中精力充沛,越夜越精神,結果第二天又無法投入精力到校園生活中,形成惡性循環。
【原因】“把關人”溺愛成孩子逃避學堂最大原因
對“生物鐘”紊亂的現象,一些專家把最大原因歸結到家長的“溺愛”上。廣州市第21中學教導處負責人說,由于社會固有觀念認為孩子讀書太苦,“減負”的聲音深入民心,使作為孩子寒假生活“把關人”的父母、祖親一放假,就決定“放手不管”,讓孩子愛做什么就做什么。特別是在“生物鐘”的調節上,一味希望孩子能多睡一會,結果使孩子習慣了白天睡懶覺,晚上熬夜玩樂的習慣。“開學前又沒有作適當的調整,孩子上課出現疲勞、下課生龍活虎絕對不奇怪。”這位負責人說。
廣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一專家更深入地指出,當長期在約定俗成的時間表學習、生活的孩子一遇到完全“解放”,就會特別容易依賴新的習慣,也許新習慣確實能給孩子帶來愉悅,但由于家長沒有作出正確引導,使“度”過了,很難再自覺糾正或重新調節,就像彈簧超過了一定承受力度后就不再具有彈性。于是,家長的“不干預”,本想為孩子好,但卻成為了他們逃避學堂的最大原因。
【建議】科學管理,勞逸結合
華師大教育學院林教授說,對于還沒有形成自制能力的孩子來說,家長的科學管理尤為重要,如何合理地安排孩子的假期時間表是家長要慎重考慮的問題。家長應當遵循勞逸結合的學習規律,掌握孩子生活、學習的節奏。即使有意識地放松,也要張弛適度,在固定的時間里安排作息。
此外,他還建議家長、老師對作息時間顛倒的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在給出固定時間表之余,還要讓他們多參加戶外活動,多閱讀課外書籍,把精神面貌重新調整過來。
【癥狀二】
貪戀假期游戲無法自拔
盡管已經開學一個禮拜多,但記者仍在廣州市內一些大型游戲機中心看到不少流連忘返的中學生身影。在天河區一大型商貿中心五樓,正在酣戰格斗游戲的廣州市第47中學高一學生小許“神氣活現”地告訴記者,盡管他在玩的是一個剛引進的新游戲,但他用“利是錢”買的50個幣也可以整整維持一個晚上。盡管已經晚上10時,但和小許一樣,很多高中生仍在這間游戲機中心追求“刺激”。
“高年級的學生就多沉迷玩游戲,或上網,而低年級的學生則泡電視劇,作業完成的質量都比較低,有些低級錯誤顯然是因為心不在焉。”培正中學一位老師邊翻著學生的作業本邊說,“不僅如此,有的還把漫畫書、言情小說帶到課堂上,在班上傳閱,帶來了極壞的影響。”這位老師說,這些孩子把假期的玩樂習慣延續到新學期上,無心向學,自制力低,即使坐在課堂上,心思也放在了課本外。
不僅中學生,記者發現很多小學生也把機器人、掌上游戲機帶到了課堂上,下課玩、上課偷著玩,還相互比拼,看誰的更漂亮、功能更齊全。而當記者隨機向10個小學生發問上學一周學了些什么東西時,竟有7個學生回答不上或不知所云,其中包括有平時學習成績不錯的教師“推薦生”。
【原因】誤讀“寒假”是“解禁”
華師附中心理研究室李知寧老師認為,開學后仍沉迷假期游戲的學生主要是因為他們對寒假生活的作用認識不深。由于寒假有著濃厚的傳統節日色彩,大部分學生都存在“寒假”即“解禁”的認識誤區,認為寒假可以從事所有樂事,而不少家長也因為節日的關系而對孩子的“放松”比暑假更甚。因此,短暫的寒假使學生還來不及調整過來就開始新的學習,不好的假期習慣也隨之帶進了課堂。
無獨有偶,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國內76%未成年學生認為假期就是給予他們充足的時間進行娛樂和放松,學習只是開學后要考慮的問題,將學習時間截然的劃分為“開學”與“放假”兩個階段。“不難想象,在假期里因沒有及時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開學后與老師的授課節拍就容易出現斷層,學習吃力、厭惡的情緒因此加劇。”李知寧分析。
【建議】假期學習是知識吸收的另一種形式
“實際上,假期不應理解成完全的放縱,而是知識吸收的另外一種形式。”李知寧說,學校和家長都要對學生進行假期生活再認識的活動。例如,學校可以在放假前適量安排假期學習生活輔導課,給孩子提供一些手工勞動的新思維,鼓勵他們在假期中接觸新事物;家長則可在假期里盡量多帶孩子出游,拓寬他們的視野,或與孩子一起制訂假期計劃,為孩子度過一個“優質”假期打下基礎。
對于孩子上學仍戒不掉“玩”性,李知寧建議,家長應密切和老師溝通、配合,循序漸進地寓教于樂,既不要放任自流,也不能填鴨子式教育,多發掘不同的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重新認識假期不是完全“解禁”,而上學也不是“苦不堪言”。
【癥狀三】
抵觸情緒作怪,消極應對生活
除作息時間顛倒、玩心盛外,家長們還向記者反映,孩子對生活的熱情也從寒假的高漲跌到最低。“不吃東西,脾氣暴躁、出言不遜……”孩子正在上小學三年級的陳先生憂心忡忡,“有時候從學校回來,可以一句話都不說,與春節時的開朗判若兩人。一開始以為生病了,但去醫院檢查又查不出個所以然,孩子也十分不耐煩,仿佛對每件事都有抵觸情緒。”
據悉,感覺“生活趣味索然”的中、小學生并不在少數。大部分接受采訪的學生都表示,從過年的歡天喜地到上學的枯燥生硬,落差太大,頓時覺得什么東西都提不起勁。“有時心里感覺空空的,每天不是從學校回家就是從家到學校,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好像一個機器人,為讀書而讀書。但我并不想就這樣度過我的青春時節,越是這樣想就越不想干任何事情,隨便應付就算,反正剛開學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一個17歲的高二女生無奈地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
【原因】人生目標仍未明確
“新學期剛開始,與假期生活有對比,心理上存在落差,這是正常的,可以理解。”中大醫學院附屬一院保健科醫生說,“但如果因此而產生厭學、厭世的情緒,就可能跟小孩子還沒有形成明確的人生目標有關。”
她解釋,大多數人會在青春期形成初步的人生目標,并為這個目標開始積累各方面的資本,但也有一部分“晚熟”的青少年仍然處在“懵懂”之中。沒有較為明晰的目標,就會容易“短視”,只看到眼前的得與失,而不去考慮更為長遠的將來。“因此,從寒假到開學,一旦生活出現了對比和落差,就會覺得‘百無聊賴’,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好,為什么而奮斗的時候,抵觸情緒就會滋長,形成惡性循環。”這位醫生說。
【建議】學校進行適度心理輔導
這位醫生一邊分析“病理”,一邊也開出了“處方”:“人生目標能影響每一個個體的一生,特別是青少年求學在校階段所定下的初步目標將會成為他們求學的動力,因此,無論這個時期的目標是否是終極目標,都會產生極大的促進或消極作用。學校應多關注新學期時有厭學情緒的學生心理狀況,對他們進行適度輔導,幫助他們制定屬于自己的目標,讓他們重新振作起來,迎接新的學習和生活。”
李知寧也表示,中學的思想道德教育課程應該把人生目標的樹立更細化、更形象化,讓中學生明白“樹立人生目標”不是喊幾個口號,而是關乎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同時,學校也有義務長期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在孩子們迷茫的時候遞去“拐杖”或“啟明燈”,“扶”上一把,讓孩子們在成長的路上走得更穩。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