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原創 2009-11-11 15:22:45
摘要:《論語》是孔子與其弟子的語錄結集,儒家重要經典之一。結集工作是由孔子門人及再傳弟子完成的。《論語》名稱的來由,班固《漢書。藝文志》說:“《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這一說法,大體可信。原始記錄雜出于眾手,最后編定當在戰國初期,以曾參門人為主……
初一文言文翻譯:《論語》十則·原文和譯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而》)
解詞:時:按時;說:同“悅”,愉快。
翻譯:學習需要不斷復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復習,這是愉快的事。這里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度。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
賞析: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這是講個人修養問題。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解詞:故:舊的(知識);知:理解、領悟。
翻譯: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解詞:罔:迷惑而無所得;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翻譯: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賞析:這里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解詞:慍:惱恨。
翻譯:孔于說:“子路,教給你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賞析:這段說的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
5、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解詞:恥:以……為羞恥
翻譯: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么叫”文“呢?”孔子說:“他聰敏而又愛好學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用‘文’做他的謚號。”這里借回答于貢的問話,借題發揮,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解詞:識:記住;厭:滿足;誨:教導。
翻譯:這一則是孔子的自述,講的是學習態度和方法。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里,不斷積累知識。“學而不厭”,講的是好學精神,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誨人不倦”,講的是教學態度,要熱情地教導學生。孔于一生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他說:“對我來說,有什么呀?”表現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譯: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這里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翻譯:孔子說:“(對待任何事業和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這段主要講學習的三個層次,只有以之為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翻譯:孔子站在河邊嘆道:“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講的是珍惜寶貴的時光。
10、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翻譯:孔于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問題,(但并)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作者介紹:
《論語》是孔子與其弟子的語錄結集,儒家重要經典之一。結集工作是由孔子門人及再傳弟子完成的。《論語》名稱的來由,班固《漢書。藝文志》說:“《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這一說法,大體可信。原始記錄雜出于眾手,最后編定當在戰國初期,以曾參門人為主。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