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e度教育社區 2009-11-25 14:49:18
中學生的數學思維有自身的一些特點,主要包括:思維的敏銳性、不成熟性、可訓練性。
一、敏銳性
主要由年齡特征決定的,主要包括:
1、記憶力強
因為少年進入初中后大腦皮層飛速發育,此時也是學生思維發育的黃金時期,記憶力也特別強。他們可以在短時間內記住大量的信息,并能保持很長一段時間,即使失去了這些信息的記憶也很容易恢復,有的甚至成為永久記憶,這為我們的教學帶來很大的好處,對學生思維的形成也極為有利。
2、反應速度快
在數學中,反應速度快說的是學生從外界提取信息并,處理信息的速度快,這決定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能里框架會在這個時期形成。
3、思維的角度新
中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決定他們在思想是沒有顧慮,能想到老師沒有想的,他們的思維是發散的,也就能夠發現很多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因此老師要因勢利導,學生才能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思維層次,不堅化思想,有創新思維。
二、思維的不成熟性
中學生年齡小、閱歷少且知識匱乏,身理、心理發育還不完善決定了他們思維的不成熟性。
1、思維的發散性
思維的發散性是指學生思維的無目的性。無目的的思維即思維混亂,遇到問題不知道怎么解決,這要求學生通過大量的探索才能總結出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2、思維層次不高
老師講的公式定理學生都能記住并進行難度不大的課堂練習,但是碰到難度大,綜合性強的題目時,學生便無從下手,這說明學生的思維層次不高,這是我們在教學中要克服的問題。
3、思維的片面和不系統性
這主要是學生所學知識的不系統性不全面導致的,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熟練程度不同以及知識盲點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三、數學思維的可訓練性
學生的認識結構、已有的經驗和非智力因素對數學思維狀況的影響起這至關重要的作用。
1、學生的認識結構
這的認識結構說的是學生的數學知識,概念、定理、公式等的記憶狀況和學生大腦對數學知識的組織狀況。學生是否能活用這些知識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目的,要提高學生的認識結構就要求老師在教學中勤勤懇懇,使學生掌握并不遺漏知識點和各中數學思想方法。
2、已有的經驗
數學問題解決包括大量的技能活動,它要求常用的解題方法的運用能由被動變為主動,再到自動。另外要求學生的實踐經驗隨著知識讀增加不斷豐富,思維狀況更加合理。
3、非智力因素
這指的是注意力,意志、態度、動機、情緒等。這些因素與先天條件有關,但也需要后天的訓練、培養、教育。
所以,中學生的數學思維通過知識學習的完整和深化,通過實踐的不斷加強,以及教師的不斷科學引導,完全可以不斷發展和提高,充分發揮他們的思維的最大潛能。
中學生思維特點
白清寶
中學生,特別是剛剛開始學習物理的初中學生,認知水平雖已達到形式運算階段,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但由于他們還未進行過系統的物理思維的訓練,其物理知識、經驗還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其邏輯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還很差。具體地說:
(1)思維的組織性、條理性差
中學生不善于有目的、有計劃、有條理的進行思維,遇到問題時,往往靠直覺經驗進行判斷,“想當然”的推理。例如,學生認為“摩擦力就是阻礙物體運動的力”;“物體浸入液體越深,所受浮力越大”;“功率越大的燈泡,其電阻越大,燈絲越細”等。
(2)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差
中學生常常是以我為中心看待事物,因而他們往往只考慮那些能直接從日常生活經驗中所建構的事物的意義,而不能從多方面分析問題,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解決問題的關鍵。往往被個別事物的表面現象所迷惑,形成一些片面的、膚淺的概念。例如,“力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重的物體下落快”、“鋼筆吸墨水”等概念的形成就是這種思維特點的反映。
(3)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差
中學生往往具有思維惰性,習慣于生搬硬套公式,而不是努力弄懂意義,根據具體問題靈活選擇方法。這在運用物理概念解決問題時,尤其突出。
(4)思維的邏輯性差
中學生往往對某些特定事物的解釋感興趣,而不關心對各種現象的解釋是否一致,這與其認知結構中概念模糊、關系含混、內在一致性差的特點有關。例如,學過力學后,他們可以正確回答力與運動的關系,但同時對一個空中飛行的足球進行受力分析時,又可能畫上一個沿運動方向的力。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