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教育 作者:趙志偉 2012-02-13 16:53:10
關注高考、中考作文多年,總覺得如今中學生應試作文程式化問題很嚴重,為文造情、裝腔作勢而內(nèi)容空洞的文章越來越多,尤其是中考生的文章。不少被各類刊物或網(wǎng)上登出來的所謂“范文”,往往文字漂亮、空靈、玄妙,“風格”驚人的相似:文章開頭來一段“題記”,再來三段或互不關聯(lián)或似斷似續(xù)的文字,這些文字從屈原、司馬遷一路寫到李杜、蘇歐、鄭板橋、王國維;從莎士比亞、歌德寫到托爾斯泰、泰戈爾……讀這些文章令我們想起戲劇舞臺上那些有板有眼唱京劇、昆劇、越劇的童星,他們拿腔拿調(diào)扮成人的角色,可仔細看看仍不脫稚腔。但那是在演戲,我們寫作文可不是演戲。
用大文化筆調(diào)寫考試作文不恰當
批評中學生試圖用漂亮的文字掩飾空洞、淺薄的內(nèi)容或許是不公正的,但試圖以漂亮文字取悅閱卷老師,其目的卻是很明顯的。但這能全怪我們的孩子嗎?考試評價是個風向標,而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況且教科書中入選的一些所謂當代散文大師的作品也多這類風格。
用“空靈”的大文化的筆調(diào)去寫考試作文是不恰當?shù)摹S绕鋵Τ踔猩鷣碚f就更不可取。初中生寫作主要文體是記敘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寫記敘文要做到內(nèi)容具體”。所謂內(nèi)容具體就需要有一定的人物和故事,通過人、事表達真情實感。
但是從筆者近年來兩次參與的中考閱卷看,中考優(yōu)秀文章能用樸實文筆寫上感人故事的文章越來越少,代之而起的是“大文化”的“抒情”文章。當代有位作家說過:“記敘文寫出個故事來,議論文講出個道理來,就不知道抒情文抒出個什么東西來。”我很同意這句話,如果我們初中生寫慣了夾敘夾議、抒情、空靈的文字,將來就既不會寫具體生動的記敘文,也不會寫說理透徹的議論文。近日筆者作為評委參加一次作文競賽的評審,讀了不少高中生的文章,也有這類過于追求辭藻而缺少實質(zhì)內(nèi)容的傾向。
讓中考生們寫些什么呢?
我們應當怎樣指導初中生寫作?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鼓勵孩子們寫真話、實話、心里話,而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這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應該成為我們的評價標準。從小培養(yǎng)好的文風對做人是十分重要的。試想一個從小學會說假話、空話、套話,學會見風使舵,揣摩上(老師)意,目的只是為了騙取高分,長大后會是什么樣子呢?一個國家、民族的中小學生作文假話、空話連篇,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堪憂的。所以老一輩語文教育家葉圣陶、朱自清等一貫強調(diào):學作文其實也是在學做人。因此命題要返璞歸真,引導學生寫身邊的人和事,要具體真實。這幾年中考題目在這方面作了改進,但考試評價方面似乎仍需努力。
其次,應當落實到平時的指導中去。有人說老是讓學生寫父母、祖父母,寫親情題材太老了,我覺得這話不正確。文學作品中“戰(zhàn)爭、死亡、愛情”是永恒的主題,雖然一段時間有人不承認,但所有作品終究脫不了這個范圍。那么我要說“家庭、親情、師生情、同學情”也應該成為中考作文的“永恒主題”,應該成為中考作文的主旋律。其實只要留心觀察,生活中絕少不了新的題材。同樣寫爺爺奶奶,今日一批爺爺奶奶與二、三十年前就不一樣。當年那些老人顫顫巍巍送孩子上學,如今他們可能瀟灑地在公園打拳、跳舞。上世界八十年代時的那些家長們忙于補文憑、考外語、會計,如今的那些家長可能在忙于購車、股票、帶領孩子上“奧數(shù)班”。如果以《熒屏前的爭論》為題,想一想九十年代家庭里的論題和今天的家庭里的論題又不一樣。可見只要留心觀察,年年月月都有新東西寫。
第三,老師、家長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積累材料的習慣,鼓勵他們從生活中找素材,不要老是打開電腦找范文,去寫李白、杜甫。葉圣陶先生在《拿起筆來之前》說:寫文章難不難,決定于動筆之前的準備功夫怎么樣。他提出要讓學生養(yǎng)成三種習慣:一是在實際生活里養(yǎng)成精密觀察和仔細認識的習慣;二是在實際生活里養(yǎng)成推理下判斷都有條有理的習慣;三是養(yǎng)成正確的語言習慣。這三條原則在我看來并未過時,也不會過時。具體地說:除了規(guī)定作文以外,教師、家長可以讓孩子養(yǎng)成寫觀察日記、讀書筆記的材料,這有三大好處:一是鍛煉語言能力,二是積累寫作材料,三是養(yǎng)成自律的習慣。無論在電腦上或用筆記本,每天寫一點東西,日積月累,材料就多了,習慣也就養(yǎng)成了。如今的孩子往往從初一起就盯著中考試卷,“夸父追日”般做習題,做那些使人一頭霧水的“分析題”,擠掉了讀書的時間,弄倒了學語文的胃口,讓他們一讀語文就有壓迫感、屈辱感,怎么能讓他們有興趣做好作文?
最后,要讓孩子們學會描寫。描寫是展示人物的最好辦法,寫記敘文最好少用直觀評論,更不要用貌似深刻的哲理概括,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怎樣學會描寫?我建議讀讀魯迅、豐子愷、冰心、葉圣陶的散文。正像魯迅所說的:“好的作品告訴你應該怎么寫。”這里說一下,埋頭苦干“獨學而無友”是永遠寫不出好文章來的。取法乎上,才能得益乎中。如果閱讀的面僅僅限于教科書或網(wǎng)上片段的文字,永遠不可能寫出一篇結構完整、內(nèi)容具體、形象生動的記敘文。所以泛讀是寫作的基礎。“勞于讀書,逸于作文”,如果書讀得多了,文筆自然會流暢起來,否則捉襟見肘,下筆自然枯窘。(趙志偉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師 2011年上海中考閱卷中心組負責人)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