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合 2012-02-20 10:03:01
長期以來,我們已經習慣將教育納入到一種政治制度的范疇,賦予它完成社會改造的全部,甚至惟一希望。不客氣地說,我們這個社會還不懂得怎樣尊重自己的孩子。那么,什么樣的努力才是尊重呢?羅素說:教育他們,使他們有形成獨立見解所必需的知識和思想習慣。
根據剛剛公布的《昆明市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實施方案(試行)(征求意見稿)》,2012年初中學生畢業升高中時,普通高中擬按11門課程總分880分來擇優招生如何衡量一位初中生的成績?根據征求意見稿,一是通過考,即學業水平考試;二是通過評,即綜合素質評價。學業水平考試加綜合素質評價,作為畢業成績認定的同時,還將以分數精確折算進入高中招生的總成績。
昆明從明年開始不再進行統一的中考。
社會應該為昆明在全國率先取消中考鼓掌。
素質教育在中國的實施已經有相當的年頭了,但在中考和高考兩道杠桿前,所有的努力都化為空談,因為一個孩子一旦在高等教育的機會競爭面前敗下陣來,即便素質再高,在進入社會主流方面也會比另一些孩子艱難許多。這樣的現實,使得中國的素質教育成為一種奢望,孩子們在“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聒噪下,從小學、初中,甚至幼兒園就開始直面殘酷的優勝劣汰競爭規則。
這是中國教育最受人詬病的地方,但我們面對這樣的痼疾,卻只有接受與順應。
北京的一位教授就曾在公開場合說:今日中國的教育,有大學,沒有大師;有教育官員,沒有教育家;有教育政策,沒有教育思想;有教學大綱,沒有教育的靈魂;有教育的地位,沒有教育的尊嚴。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位先生的一針見血。
造成這一格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各種說法很多,有經濟角度的分析,比如炮轟教育產業化;有體制方面的思考,比如批判中國的學術行政化;有文化意義的追根溯源,把儒家文化背景下育人與樹人體系拿出來暴曬;當然更多的還是教育理論方面的探討,比如對“考試標準化”這一國家功利主義的揭露。應該說,各種分析都相當深刻與正確,之間的邏輯是嚴絲合縫的。
造成中國教育現狀的是一綜合性原因,也就是說,是一種并發癥。
在我們既有的教育體制當中,有從政府機關(比如教育局)發出的各種法令規章,有大的集體(比如學校)和小的集體(比如班級)為紀律而設的各種獎懲條例,有固定的課程與教學模式,有工作過度而鮮有獨立思索的教師,還有為產生同一水平的人才產品而努力的教育目標……我們不應也無法回避的是,教育曾經擁有一個非常明晰的政治動機。正是這個動機決定了我們的知識傳播的取舍,也決定了什么樣的思想習慣是學生所應該養成的。
應該說,這才是素質教育最大的掣肘。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