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 作者:紫涵 2012-11-13 15:57:45
金秋結碩果,喜迎十八大。即將在京召開的黨的十八大,舉國關注,全球矚目。這次大會,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攻堅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將全面回顧、總結過去5年和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實踐、經驗,進一步明確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目標和宏偉藍圖,進一步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大會將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全面總結科學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全面審視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全面把握我國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科學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把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力量。這是全黨全國人民對黨的十八大的殷切期望。于此激動人心的時刻,當我們回首這十年來取得的驕人業績時,當我們在盤點黨的十六大以來的輝煌成就之時,尤為深切地感受到,在改革開放的時代大背景下,我國教育事業取得的重大成就。
在新世紀進入第二個十年,13億人口的中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和發展中社會主義大國,提前實現2015年“聯合國千年目標”,全民教育發展指數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監測的130個國家中排在前1/3。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每年公布的“人類發展指數(核心指標是大中小學入學率和成人識字率)”,中國超同期世界平均水平。我國教育發展不僅為本國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也為全球掃盲和減貧作出了巨大貢獻。而城鄉免費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鑄造了中國教育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成為教育改革創新一個重要范例。2006年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明確各級政府舉辦義務教育之責任,將義務教育經費全面納入政府保障范圍,為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目前,我國發放免費教科書的學生覆蓋面步入世界前列,義務教育普及水平得到國際組織的高度評價。
這些成就的取得,最根本的保障是堅持教育體制改革創新。改革創新是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教育改革創新已成為決定國家命運的關鍵抉擇。我國教育改革創新深深融入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大潮之中,為我國從人口大國轉變成為人力資源大國注入新的活力,成為我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的強大動力。特別是,在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往開來,全面吹響了教育改革創新的進軍號角,大力推動教育事業邁出了科學發展的新步伐。十六大以來的十年,我國教育管理體制、辦學體制、投入體制改革,以及課程教材、教育教學改革和學校教育制度創新都取得了新的進展。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這十年中,我國在基本解決“有學上”的問題之后,更大的挑戰是怎樣才能“上好學”,解決普通百姓子女接受更好教育的新期盼,十八大后,教育發展的重點應當放在提高教育質量、加強隊伍建設上來,加快實現基本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培養好每一個孩子,加強綜合素質的培養,促進人才迅速發展。不必諱言,頗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對教育的財政投入,一直滿足不了百姓所需,公民個人所擔負的教育成本仍需進一步減少。所幸的是,教育部最近明確指出,為確保我國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就公開提出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4%目標的如期實現,在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嚴格教育經費使用監管,不斷完善教育投入和保障體制等方面的主要政策舉措和工作進展,提出將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經費支出結構,重點加強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向農村地區、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傾斜,向農村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學前教育傾斜,向特殊困難學生傾斜,向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傾斜。
顯然,這樣的舉措將最大限度地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當然更是積極回應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呼聲的善政之舉,也是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價值取向。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由于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差異,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短期內還難以根本消除。當前教育對改變個人命運、創造幸福生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群眾對公平優質教育的渴望更加迫切,全社會對政府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務的訴求更加強烈,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為促進教育公平、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不用說,教育改革創新必將向深度掘進,同時面臨的問題與難度,也必將增多。但自信而充滿智慧的中國人,將以更加飽滿的改革與創新激情,堅定地奮進在路上。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