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 作者:紫涵 2012-11-30 17:11:35
課程類型:必修課程 教材:青島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
授課時間:63課時
授課對象:2011級 七年級
背景分析:
從學生方面看:對小學升入初中的初一學生來說,經歷了基本的小學《數學》的學習后,已初步地學習了正數范圍內的加減乘除運算,對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也有了一個簡單認識,但都是最基本的,淺層次的。對于初中數學的學習還是有一個大的跨度的,特別是負數的引入及有理數的混合運算及空間與圖形里面的幾何推理能力,以及字母代替數整式的加減對他們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而且七年級學生往往對課程增多、課堂學習容量加大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使聽課效率下降,要重視聽法的指導。七年級學生常常固守小學算術中的思維定勢,思路狹窄、呆滯,不利于后繼學習,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法指導。
從學習內容看:本期教材共安排了八個章節的學習內容,包括基本的幾何圖形、有理數、有理數的運算、數據的收集與簡單統計圖、代數式與函數的初步認識、整式的加減、數值的估算、一元一次方程共八章及課題學習等內容。涉及到“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及“課題學習”四個領域。
課程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有理數和代數式,掌握有理數的各種性質和運算法則,初步學會使用代數式探究數量之間的關系。認識基本幾何圖形,掌握基本基本作圖能力和的技巧。學會對數字信息的處理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與統計意識。學會用方程的思想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抽取實際問題中的數學信息,發展幾何思維模式。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目標: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培養自信心以及耐心、細致、嚴格的學習品質,提高學習能力,增強合作意識,在探索中養成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數學源自生活實踐,最終回歸生活。
具體闡述如下:
第一章、基本的幾何圖形。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是圖形的初步認識,從學生生活周圍熟悉的立體圖形入手,使學生隊物體形狀的認識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數學圖形通過立體圖形的展開圖介紹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系,從而引人組成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最基本的圖形--點、線和面的介紹,進而以此為基礎介紹線段、射線和直線,并進行線段的度量和比較。
第二章、有理數。本部分主要有生活中的正負數、數軸以及為以后學習做準備的知識:相反數和絕對值。
第三章、有理數的運算。本章主要學習有理數的基本性質及運算。本章重點內容是有理數的概念,性質和運算。本章的難點在于理解有理數的基本性質、運算法則,并將它們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和計算中。
第四章、數據的收集與簡單的統計圖。這部分的主要內容包括4節內容:數據的收集方式、數據的整理、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圖的相互轉化。整個內容圍繞著真實的數據展開教學。這部分內容在設計上是以大量豐富的實際生活例子為載體,讓學生通過自主實踐操作與合作探索活動學會數據的收集與表示的簡單方法,并用來處理貼近學生生活的一些問題,養成用數據說話的習慣。
第五章、代數式與函數的初步認識。本部分的前三節與以往的知識是一樣的:用字母表示數、代數式和代數式的值。后兩節就大大不同于以往的編排方式了,他把函數的知識提到了這里,很具有挑戰性。
第六章、整式的加減。本章主要是學習單項式和多項式的加減運算。本章重點內容是單項式、多項式、同類項的概念;合并同類項及去括號的法則及整式的加減運算。本章難點在于理解合并同類項和去括號的法則。
第七章、數值估算。在現實生活中經常遇到數值的估算,于是編制了本部分的內容,其中近似數和有效數字是本部分的重點。
第八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應用。本章重點內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路。本章難點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課程內容及課時安排:
實施內容課時安排
第一章、基本的幾何圖形7課時
第二章、有理數5課時
第三章、有理數的運算11課時
第四章、數據的收集與簡單的統計圖6課時
第五章、代數式與函數的初步認識9課時
第六章、整式的加減:6課時
第七章、數值估算5課時
第八章、一元一次方程13課時
課程實施:
一、教學方式
充分利用直觀演示、啟發講解、師生互動交流、講練結合、精講點撥等方式進行教學。
二、學習方式
利用導學案,通過自主預習、小組交流、合作探究、達標檢測等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三、實施對策
1、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潛心鉆研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備課,精心設置課堂教學內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課,閱好每一份試卷,搞好每一節輔導,組織好每一次測驗。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課外調查,向學生介紹數學家、數學史、數學趣題,喻教于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數學特長生。
3、開展分層教學實驗,各班級學生情況不一,因此要根據各班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作到分層備課,分層施教,分層作業,分層評價,作好學生的輔導工作,使不同的學生學到不同的知識,使人人能學到有用的知識,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獲得成功感,使優生更優,差生逐漸趕上。
4、適當加強練習,講究“巧練”。加深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練習的數量。要注意分析,習題的數量不要太大,關鍵在于“精”,從而達到“巧練巧學”的目的和完善的結合。
5、、強調在統計活動的過程中建立統計觀念,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突出統計思想;選擇真實素材進行教學;
6、重視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著重利用計算器,豐富學習資源。
7、注重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讀法指導、聽法指導、思法指導、寫法指導、記法指導。
8、加強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管理。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場所。講全面,提倡以學定教,以學定講,努力增強講授的針對性、實效性,努力減少多余的講授,不著邊際的指導和毫無意義的提問,從嚴把握課堂學、講、練的時間結構,根據學科特點和不同課型確定適宜講授時間,嚴格控制講授時間和價值不大的師生對話時間。
評價:
一、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⒈利用課堂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及時反饋學習信息。
⒉利用信息交流平臺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特性與家長定期進行交流。
⒊學生書寫錯題分析報告。
⒋收集的有關資料,進行合作實踐活動。
⒌單元學習進行復習整理,及時互評。
二、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評價
⒈卷面測試:分清學生錯誤的原因,知識點不熟練、馬虎大意或者時間不夠用,針對不同情況進行有效性補救。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和提出數學學問題,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以及對知識的遷移的解決問題。
2.通過活動表現評價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傳統的紙筆測驗側重對學生知識掌握的結果進行評價。但對學生在探究能力、實驗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更需要通過學生的活動表現來作出評價。
3.學生自評和互評和教師、家長的評價相結合,給每位學生做出綜合評定。評價方式應當多種多樣,既可用書面考試、口試、活動報告等方式呈現。
4.教師教學行為評價(略)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