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 作者:紫涵 2013-01-21 13:35:40
考試科目增多明顯增負
自2010年起,我省對中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招生制度等多個環節進行改革和創新,2013年將迎來第二屆考生。
楊艾軍說,考試科目由原來的7科增加到現在的11科,這到底是“增負”還是“減負”了呢?考試科目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學生的備考壓力,由此帶來了作業的增加,睡眠時間的減少。另外,增加的還有老師、家長的壓力。備考從初二到初三,應試的壓力比以往增加了整整一年時間。要面對20多本教科書(每本課本有120頁左右),老師和學生不敢略過任何一個考點。
師資和硬件跟不上改革
楊艾軍了解到,師資的配備明顯跟不上“中考改革”的要求,這已是各家學校倍感艱難的實際情況。由7科增加到11科,每個學校要增加至少6名科目老師才夠用。可現實是,不僅是鄉鎮,連縣、市級學校都存在教師不夠的情況,還要面對增加老師就要增加編制、薪資、辦公場地等諸多很難解決的問題。
學校的硬件條件也明顯不能適應“改革”的要求。“改革方案”中的信息技術實行網上考試,這引起了教育界業內人士的擔憂。官渡區某中學負責人表示,如果要滿足信息技術科目網上考試,學校至少需要增加兩個機房、100多臺電腦。按照每臺電腦4000元計算,平均一所學校光機房投入就約50萬元。
“綜合素質評價”難公平
“綜合素質評價”現已經成為此次中考制度改革中最有爭議的話題。楊艾軍說:“分數面前人人平等。憑硬過硬的考分,農村的孩子還有機會通過中考進入重點高中。推行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容易受老師個人喜好影響,很難做到公平。”而從實際操作中看,在綜合素質評價打分時,自評打分每個同學都會給自己打高分;互評時,平時相處得好的就打高些;家長打分,肯定都是高分。教師和班主任打分占的比例最高,加起來占了一半。最后還是班主任和科任老師的打分說了算。
建議:
1、縮減科目降低要求
語、數、外是學生從事任何學習的基礎,具有工具的作用;政治學科是培養學生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公民;體育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這些學科都應保留。
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信息這些學科是更細的分科,全部列為正式的考試科目,對老師和學生絕對是增加負擔。可以考慮:一是打包,物理化學為一包、歷史地理為一包,降低考試要求等;二是列為考查科目,重點考察基礎知識,對學生進行一些科普教育,了解一些常識,不計入中考最終成績,但是必須要通過,成為參加中考的門檻。
2、思想品德開卷考試
閉卷考并沒有真正解決對這門學科的重視,反而忽略了對學生分析、整理、歸納能力的培養,只側重于對學生記憶能力的考查,學生的壓力不言而喻,這與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中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背道而馳。
3、體育增加分值選項
體育納入中考對增強學生體質起了重要作用,但初中的體育非常辛苦,高中卻又非常放松,使得體育鍛煉失去持續性。體育中考總分是50分,而且由于難度較大選項少,應試色彩非常濃厚,使得學生談體能訓練色變,很多喜聞樂見的或是學生的體育特長愛好得不到體現。可以考慮增加分值80分甚至100分,增加更多選項,給學生更多發揮的余地。
4、考試方式應多樣化
要想體現真正的素質教育,還可以考慮增加考試形式。如語文、英語都是語言,應該體現口語交流;物理、化學、生物都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研究,應增加實驗操作;歷史、地理還可以考慮小論文的形式,培養學生對事情的理解、分析能力,而記憶的東西隨著電腦的越來越普及,上網都能查到,未必要強化。
5、應調整考試時間
初二的學生大多是13~14歲的孩子,2012年的中考從下午開始考,不符合生物鐘的規律,且有好幾種時間,很混亂。他建議一門學科考試內容可以分階段,如提前考口語、實驗等。還可以組織學生做一些社會實踐、公益活動等,計入綜合素質評價。
相關閱讀: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