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 作者:中考網編輯整合 2015-03-07 22:28:57
中考作文寫"事"類作文專題訓練之專題精練
【專題精練】[文題之一]
題目:我們一起走過
要求:①將題目寫在作文稿紙正中,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篇幅在600字以上,④文中不得暗示或透露真實的地址姓名等影響閱卷公正性的任何內容。
[應試指導]首先要注意到本題的兩個非考試性要求:寫作文題目,不得泄露作者信息。其次注意本題的隱含條件。題目中有"我"但不能只寫我,重點應該是"我們"中的"他(她)"或者"你",并且"我們"一起去經歷風雨。"走過",是走過人生之路,必定是重要的難忘的事情才能讓"我"因為我們起走過而自豪、感動和難以忘懷。
例如有一篇這樣構思的作文:考試后有兩名同學因為成績太差而被分到了普通班,雖然她倆暫時仍在"我們"寢室但"我"并不喜歡她們。一天學校突然通知評選"十佳寢室",而當天值日的"我"偏偏忘記了打掃衛生。下課后以為"十佳"無望的"我們"無精打采地回到寢室,卻發現室內一塵不染、"十佳"錦旗高懸,原來是她倆在關鍵時出手,幫"我們"完成了偉大任務、奪得了榮譽(是"我們"班的而非她倆的啊)。文尾抒情點題,深化了文章主旨:"我們曾一起走過"。作文先抑后揚,人物形象鮮明,校園氣息濃郁。
[文題之二]題目:在陽光下
要求:開放思維,自定角度,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體及表達方式不限。
[應試指導]有句歌詞說:"萬物生長靠太陽。"可見陽光之于萬物何等重要。假如沒有陽光,世界豈不一團漆黑,人間豈不一片冰涼。命題"在陽光下",旨在將我們的目光引向生活中的亮點,讓我們在文中表達高尚的道德意識和真摯的思想感情。不錯,生活中的亮點無處不有。只要平時認真觀察,用心體會,就一定會有話可說,有事可寫。
單從字面上看來,文題只限定了故事發生的大致背景,即要在陽光之下,可以寫白天發生的事情。如春游、社戲等。只要考慮選擇一些主題積極的內容來寫,扣住"陽光"這一故事發生的背景,就不會有太大的偏差。
透過文字表面思考,"陽光"不僅僅指自然界的陽光,黨的溫暖、集體的關懷、來自社會大家庭的愛心,也未必不是"陽光"。這時的"陽光"象征關懷、象征溫情、象征奉獻,則可以選擇此類素材,如社會、老師、同學的關愛讓"我"感受到陽光般的溫暖等。當然也可以逆向思維,如陽光之下的種種不好的跡象,寫成主題深刻的揭示社會陰暗面的作文。
[文題之三]題目:那天,
要求:①將題目補充完整。例如:那天,我(他)哭了;那天,我(他)成功了;那天,我永遠也不能忘記……②文體不限,③作文600字以上,詩歌不少于20行,④文中不得泄露真實的地址姓名。
[應試指導]
這是一道非常開放的半命題作文。開放性體現在這篇作文可寫作范圍的廣泛性,文題只限定了一個時間詞"那天",要求作者去補充人和事。這樣,既可以寫"我",更可以寫你或者他(她),而且在故事素材的選擇上也沒有絲毫限制,作者大可以馳騁想象的思維,一展身手。唯一的一點限制性表現在"那天"規定了故事發生的時間,無論寫誰的什么事情,都必須在"那天"發生,而且在今天依然給"我"以震撼,讓人難以釋懷。
如一名學生寫老師家訪,擬題《那天,班主任來接我》,將"那天"設定為"因為家里窮,我不得已輟學"的"正月初十",而且是一個"好陰暗,好陰沉,烏云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的傷心天氣,在"我"面對著"不知看過幾百遍的書發呆"時,班主任騎著摩托車冒雨來家訪和接"我"了。作者讓陰沉的天、連綿的雨、泥濘的路映襯老師對于學生的關懷與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偉大責任。作文以景襯人,人物形象鮮明;借景抒情,思想主題深刻,給讀者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文題之四]從小到大,我們聽過、唱過多少支歌啊!乘著歌聲的翅膀,我們度過了美麗的童年,步入了多彩的青少年。在以后的歲月里,我們仍然離不開歌聲。請以"我想唱首歌"為題寫一篇作文,也可以另擬題目,文體不限,字數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
[應試指導]初看這道題目,也許一時無從下筆;仔細揣摩,你會發現可寫的內容很多。
審題時思考這樣兩個問題:想唱一首什么歌?為什么要唱這首歌?張開想象的翅膀,我們就會找到很多素材:當我們感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時,也許會情不自禁的唱起《世上只有媽媽好》;當我們接受著老師的諄諄教誨時,也許在心中悄悄響起了《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當面臨畢業與同學難舍難分時,也許會流動在嘴邊的就是《同桌的你》;當我們游覽著祖國的大好河山時,也許會不由自主的哼起《我愛你祖國》……可見,構思本題時我們應該首先選擇一些最為感動的故事,然后尋找與之相關的自己熟悉的比較有名的歌曲。
在具體的寫作時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一是盡力把事情寫詳細。一個人、一件事值得自己歌唱,一定有他的不同尋常之處,也一定深深地把你打動著,所以要多運用各種表達方式和描寫手法。二是要寫出思想感情來。白居易曾說:"動人心者,莫先乎情。"要做到充滿情感的生動描繪,寫出你自己心中的歌。三是用歌曲創新。例如讓歌曲貫穿全文,在文中多次出現;用歌曲呼應首尾,以收到情景交融的效果;摘引經典歌詞作為題記,在第一時間抓住讀者的目光。
[文題之五]當代詩人舒婷在她的詩《流水線》中寫道:"在時間的流水線里/夜晚和夜晚緊緊相挨/我們從工廠的流水線撤下/又以流水線的隊伍回家來……/但是奇怪/我唯獨不能感覺到/我自己的存在/仿佛叢樹與星群/或者由于習慣/或者由于悲哀/對本身已成的定局/再沒有力量關懷"。請以"習慣"為話題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擬,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600字。
[應試指導]"從工廠的流水線撤下""又以流水線的隊伍回家",卻并不關懷"自己的存在",這也大約就是習慣使然。字典里,習慣的解釋為:在長時期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就寫事而言,本題的常規思路為:講述"我"好的(或不好的)習慣,也可以記錄身邊的事件,揭示人們的習慣也在悄悄改變著,如鄉下人進城,打破農村經濟的習慣,開展更有活力的市場經濟等。
考場作文的選材貴在新穎,如有學生這樣構思:"我"收到爸爸的來信,同學玲玲等疑心是男生給"我"寫的。"我"一再申辯信是當局長的爸爸來的,可這反而加深了她們的懷疑,非讓"我"當眾拆開不可。萬般無奈"我"只好拆信,原來是"我"幾月前寄給爸爸跟他商量買單放機的信,信紙的背面就是爸爸的"回信",內容只有"經研究,同意。林華(爸爸的名字)"這幾個字。這樣,簡單的一個書信往來片段,不僅深刻地揭示了思想僵化、工作程式化的官僚作風(當局長的父親給女兒的家信,居然像他日常簽字批條子一樣);同時還揭示了某些學生的心理習慣:好無事生非,一旦與異性來往,就斷言是"有情況"。這樣的構思選材,可謂新穎深刻,令人叫絕。
[文題之六]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請以"路"為話題,自擬題目作文,文體不限,600字以上(詩歌不少于20行)。
[應試指導]本話題的意思很明了,一個是有實在意義的路,如大路、小路、鐵路、公路等;一個是透過文字表面的路,即人生之路。
作文寫實在意義的路,要注意寫出新義來。如作文《大路、小路》,寫的就是作者一次到鄉下親戚家串門的經過,通過自己親身體會感覺到的大路越來越好走,小路卻雜草叢生而難以行走(文中用大人們的談話揭示:如今鄉下人做飯都已經使用液化氣,不再用草做燃料),得出不管是大路好走還是小路難行,都是富了的象征。這便是寫實的作文。當然也可以通過路的變化、路的延伸(如公路修到山區)等來寫社會的發展變化。
有的路是看不見的,但是你還必須得走一遭,那就是"路"字后面的人生之路。如一位同學的作文《我喜歡走那條土路》,寫她喜歡走校園內一條坎坎坷坷的土路,而不愿走平整潔凈的水泥路面,表達出一種不怕困難、勇于面對困難并且克服困難的決心。作文由現實的路寫到人生的路,實路、虛路相結合,寫得樸實而深刻。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