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 作者:中考網編輯整合 2015-03-29 22:23:30
中考作文擬題的方法
1引用法
引用文理俱佳的格言、警句或短語作文章標題。這樣一題在目,便顯示出文章具有的深度和力度。如文題《不燃燒便只有冒煙》是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句,深刻告誡人們必須奮起拼搏,否則浪費生命。1983年高考一同學用"行者常至,為者常成"這句古語為題,從實際生活出發,將命題與漫畫緊密聯系起來,使論證有力,道理可信;1984年一同學引朱熹詩句"為有源頭活水來"為題,形象地道出為文之道,文章的源泉所在。下面是2000年一湖北考生的作文,標題引用一喜劇電影名字,貼切、有趣。
瞧這一家子
老學究是搞社會科學的,研究了大半輩子社會的他,事業有成,學術界人人尊敬;家庭幸福,四個兒子各有所長。
老大,政府機關工作,長得慈眉善目,白白胖胖。人如其貌,為人圓滑的他,在機關里慢慢攀升,前程無量。
老二,報社記者,瘦瘦高高,一副"酒瓶底"的眼鏡,小眼聚光,極為銳利。此人可是時事評論專欄的一支"名?,因其筆法銳利、思想深刻,在報社有"小魯"之雅稱。
老三,工人,長相普通,個頭普通,屬于擺在人堆中絕對找不出來的那一種。
老四,商人,長相精明,為人極靈活,鬼點子也多,在生意場上打滾,憑著小聰明也賺了不少。
老學究每每向外人提起這四個兒子,總不知該如何評說,只能說各有其特點。獨自一人時,他總愛琢磨,老大太過圓滑,要是有老二的深刻、尖銳就好了;老二要能圓滑點,肯定能升級快點,總不能總是小記者!老三太老實、平庸,有老幺的精明就不至于一輩子平庸;老幺太滑,沉穩點肯定會更成功。
一次家庭會議上,老學究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四個兒子,建議他們兼份職,完善完善自己。兒子們也覺得父親的話有理,便試著做起了兼職。
老大到老二的報社做見習記者,雖然能融洽處理與同事、領導的關系,但終因其性格的圓滑,無法寫出令人稱贊的佳作來而離職。
老二到老大工作的機關干小文員,雖然思想有見解,但終因過于尖銳,讓領導無法接受而辭職。
老三借老四的資金作本,做了點小本生意,雖然為人老實,有些熟客,但競爭激烈的商場將平庸的他淘汰,最終血本無歸。
老四進了工廠,朝九晚五,按程序操作單調的工作,最終他還是干起了老本行。
看著四個兒子干著與各自性格相悖的職業,最終以失敗告終,老學究感慨萬千:不同性格的人適應不同需要的行業。
圓滑或許顯得世故,但在關系復雜的某些政府部門,它卻能發揮巨大的調和作用。
尖銳或許太傷人,但是某些地方卻需要它的鋒芒。
普通顯得平庸,但生活中,大多數人是基石。
見機行事,有點小聰明,或許給人不踏實的感覺,但它卻適應競爭激烈、變化萬千的行業。
看待問題不妨從多角度去想,一切便會豁然開朗。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
2?形象法
抓住材料與其他事物之間相關或相似的聯系,采用聯想、比喻、擬人等手法命題。一個具體形象的文題,往往能收到耐人咀嚼的效果。有篇文章論述改革開放中的廉政建設問題,命題曰《兩個口袋》,形象地說明了領導干部應公私分別、涇渭分明,從而使嚴肅、抽象的議題具體化、生動化了。?彈劾"不是彈棉花》抨擊社會上"丟城不丟官"現象,有的干部在甲地混不下去,調往乙地,甚者還能官升一級,用這個題目,形象生動,抑揚分明,耐人尋味。前不久,央視"焦點訪談"有一個節目:《離任審計--貪官難再"軟著陸"》,形象生動。2001年有一篇高考作文題目為《誠信,為人的底線》,用比喻的手法表達了"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的意思。下面是一篇1999年高考江蘇的一篇作文,標題《腳印處有我的人生》,形象的標題揭示一個深刻的道理,使文章立意顯豁,有點睛之效。
腳印處有我的人生
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豐富,讀數學使人精密,讀哲學使人智慧,讀散文使人豁達。既然記憶可以移植,為什么不使經史子集、詩書禮樂易都融于一身,作一代大家呢?
為明智我一定移植梁啟超的記憶。不論梁公在政治上的所為,單就史學而言,其成果足可以傲立于近代史學之林,他的"以歷史發展的規律探索歷史的始末",至今仍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若有此公歷史之記憶,則無悔矣。
為豐富人生我想移植徐志摩的才情。"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那首《再別康橋》中一點美麗、一絲憂傷深深地打動了我那顆易感的心。
為精密我想到了那個解開哥德巴赫猜想、摘取數學王冠的明珠的中國數學家--陳景潤。嚴密的邏輯,精確的思維,曾使我這視數學如大山的小輩望而卻步,若有了陳景潤的記憶,那解決中等數學中的難題豈足道哉。
愛智慧是人的本性。那柄懸掛在智者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雖然幾千年不曾放下,但在利劍下探索人生世界本原的問道者從來不曾少過。為智慧我記起了李叔同,即后來的弘一法師。這位江南才子、佛界高僧,一生精通儒釋道,并以其博大精深登上常人難以企及的生命的第三層樓,對靈魂進行了無情的剖析。他那"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人生境界使我這身處紅塵、為前途命運煩心的學子向往不已。若能移植他的記憶,淡然于物欲之外,尋求精神的家園,過一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飄逸生活,該有何等魅力。
為山水散文我想移植余秋雨的記憶。雖然秋雨先生仍在人世,但那種山水散文中透射出的古代文人人格的光彩,對理性對人生的探求,使散文的境界得到大升華,這種大散文大氣勢對于愛好文學的我,是無限向往的。
移植了這些人的思想記憶,擁有了精密的智慧才情和豐富的人生,我應該志得意滿了吧。突然,我竟有一點恐懼一絲茫然。我還是我嗎?思想的獲得需要生命去檢驗,需要閱歷去滋潤。我能有弘一人生過程中的悲喜與痛苦的思想斗爭嗎?我害怕了,我移植他人的思想,卻把自己的放進箱里。不!絕不!人生的路需要自己走,思想的獲得需要經過生命的體驗和感悟。這樣或許不能達到那些大師的化界,但它屬于我,腳印歪斜但有我的人生。[來源:Z,xx,k.Com]
3?巧換法
利用語言的雙關或語音關系或結構特點,巧換字詞或其意義,能使文旨了然,產生絕妙的藝術效果。如2001年高考一同學就用了這樣的標題:《生命"誠"可貴》。這是引用的裴多菲的詩句,同學們都能背出"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可這位同學巧妙地將詩中的"誠"("誠?的意思),運用雙關,換成了自己作文中的"誠"("誠信"的意思),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再如下面兩組標題:《向"前"看與向"錢"看》、《"官"念太強費思量》、《年終話"儉"查》、《前"腐"后繼?!》,這些是運用諧音;《"官倒"與"倒官"》、《謹防"打假"變"假打"》、《"我要學"與"要我學"》,這些是顛倒結構。下面這篇文章的標題,"春游"與"春憂",利用諧音一變,觀點鮮明,直奔主題,顯得非常簡潔。
莫讓春游變"春憂"
春暖花開,一年一度的春游又開始了。一想起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去玩耍嬉戲,我們心中都十分興奮,但同學們,也包括我們的家長們對此也有些憂慮。
一是許多教師都把春游的教育意義看得太重,政治老師讓我們在春游中進行社會調查,體會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有的還讓寫調查報告;語文老師則把春游看作是練寫作的好機會,游前布置文題和要求,游中不斷輔導,再三提醒,游后催交作文,搞得我們確實很"累",春游時很難在春風、春花、春草中盡情活動,難得其樂。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