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合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6-06-14 13:43:58
四、抓"觀點"
有些選擇題在題干中的"主干語"部分,滲透了歷史、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如生產力觀點、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觀點、階級斗爭觀點、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觀點等等。我們在審題的時候要以這些理論為指導,進行推理、論證和分析。
【例4】法國大革命中被列寧稱為"用真正的革命手段摧毀過時的封建制度"的行動指
A.把路易十六送上斷頭臺
B.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
C.廢除封建義務,把逃亡地主貴族土地分成小塊賣給農民
D.巴黎人民武裝起義攻占象征封建專治統治的巴士底獄
解析:從題干中的"主干語""行動",再結合"限定語"和"答題項"可知,本題考查的內容是要求區分選項中所示的四個歷史事件的性質,哪一項是屬于"摧毀……封建制度"的,凡是涉及"制度""政策"的,都需要運用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觀點來分析。
解題時還需要明確的是:封建制度的經濟基礎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仔細推敲選項可以發現,四個選項都是反封建的行動,但A、B、D三項都沒有涉及封建制度的經濟基礎封建土地所有制,只有C項觸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如果不能正確理解列寧的上述觀點,容易造成誤選。故本題的正確選項是C項。
五、抓"時空"
有些歷史選擇題還特別注重于考查歷史事物的時間、空間或特點,我們要根據題干中的"限定語"提取出隱含著的歷史信息,弄清歷史事物的橫向、縱向的歷史時空和階段特征,明確時空范圍和特點。
【例5】19世紀西方國家對亞洲的侵略與17世紀相比,其影響的根本不同在于
A.掠奪了各國人民
B.帶來了深重災難
C.加深了民族矛盾
D.破壞了傳統經濟
解析:從題干中的"限定語""19世紀"和"17世紀"兩個不同時期,再結合"主干語"和"答題項"可知,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西方國家在不同歷史時期對外侵略呈現出不同特點的把握情況。
解題時要注意17世紀與19世紀兩個時期西方國家發展需要的不同。17世紀,西方國家處于資本原始積累時期,需要的是資本,這一時期他們的掠奪僅限于貨幣,如對黃金的掠奪、奴隸貿易等(包含了A、B、C三項的內容)。而19世紀,西方國家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需要的市場和原料來滿足其工業不斷發展的需要,這種侵略除造成包含A、B、C三項的影響外,還破壞了亞洲國家的傳統經濟。如果對歷史階段特征不清楚,容易造成誤選。本題的正確選項是D項。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