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幫社區全國站 作者:媛媛lain 2016-10-20 14:38:04
問問劉X,他說:“錯題我先研究為什么錯,概念不清、思路錯誤還是馬虎。概念不清的重新研究概念,思路錯誤的回憶當時的思路,正確答案的思路是什么。以后同類的題是否都是一樣的思路。只有特別有價值的才會抄下來。”
問問王X,他說:“寫東西之前,我先問清楚老板的要求、目的和背景。他希望達到什么效果,東西是拿給什么人看的,對內還是對外,專業人士還是業余人士。寫之前還要先列出大綱,給老板看,確定還有沒有增加減少或者修改。確定不會再改之后再動筆。最后完稿的時候通常跟老板的需求都差不多了。”
這就是努力和重復勞動的區別。
重復勞動是將時間和精力投在事情的低效率環節中,努力是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在事情最高效的環節中。
(重復勞動在遠離核心的事情上周旋,努力卻在直奔目標投入精力)
重復勞動最大的特征就是反復地去做對事情結果沒有實質影響的事情。就拿學習來說,最重要的是做對題,要充分理解每一題的思路。至于抄在錯題本上的字跡是不是美觀,排列是不是工整,對于解題能力不會有一點提升,沒有實質影響。
重點來了!——如何擺脫重復勞動?
要擺脫重復勞動,首先要堅持做最有價值的事。
什么是最有價值的事?
對目標最有幫助的事,就是最有價值的事。
開始做事前先確定目標,先問問做這件事是要達到什么效果?如果想不清楚,就先花時間搞清楚。不要因為時間急就匆匆忙忙地開始。
但是,問題就出在這里。思考是一件難度更高的事,所以許多人寧愿立馬埋頭干,任勞任怨,也不愿好好想一想。這種看似勤奮的行為實質上是一個人“思維懶惰”的保護色。
用一句流傳甚廣的話來概括:這根本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表面上你很勤奮,實際上卻刻意回避了真正困難卻更有價值的部分——而這種“思維懶惰”的行為最終會導致你成為“低品質勤奮者”。
這樣的情況在生活中很常見:
你聽完羅輯思維的語音后,一時心血來潮地下單了很多書,卻從來不看——不難理解,畢竟買書的行為容易,看書則要困難得多;而更加困難的是,你完全沒有思考過你應該系統地讀哪些書來更好地解決你的實際問題,哪些書對你的幫助最大。
你下了血本,花了大幾千塊去聽風頭正勁的某大咖演講,哪怕他標價¥38的書里所闡述的思想完全一樣——這也好理解,畢竟聽演講這個行為有逼格又輕松,況且還可以勾搭上大咖。而相對讓人不那么愉悅的還是埋頭看書這件事了,至于能否勾搭上大咖,我認為唯一靠譜的判斷標準就是你的咖是不是夠大,但是思維懶惰者總會有自欺欺人的理由。
國慶將至,許多人會去旅游。但“旅游體驗生活”這件事,我很認同其價值,卻認為其美好特質依然與思維懶惰者無緣。
我問過好多朋友:你旅行的目的是什么?
令我吃驚的是,雖然答案五花八門,但是好像沒幾個人能真正說出一個讓他們自己滿意的答案。
當然,有一個女生想得比較清楚,她認為“旅行是一種讓自己從例行公事般日常脫離,去體驗另一種生活的機會”,也許正是她的這種認真思考所帶來的對于旅行的認同感,讓她分外珍惜每次旅行的機會——往返機票和住宿的預訂、裝備行李的配置,以及記錄心情的旅行札記——無一例外的精心規劃。
我幾乎能想象出這種積極的準備態度會讓她擁有怎樣高品質的旅行經歷。
思維懶惰,你有嗎?
“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愣了半天,我想如果你初次看到這句話,并且足夠走心,多半也會被震撼到。這句話的力量在于它放棄了自我欺騙,毫不留情地拒絕了任何尋找借口的可能。
所以,經濟學上解釋不通的事情,就這樣在心理學上找到了突破口。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