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7-01-12 17:49:42
可是,我的渡船呢,我的因獨輪車滾過而呻吟著的草橋呢,我的藍蒙蒙的布滿松柏的墳院呢?我的波光閃閃的水渠呢,我的高低錯落的永遠哼唱著的磨房呢,還有我的鱗次櫛比的烏黑瓦屋頂上軟軟的、悠閑的炊煙呢,怎么全都找不見了。是我的眼睛迷蒙了嗎?我只看見一座曾在電影里見過的鋼鐵吊橋懸浮于渭河上,又看見昔日低矮的瓦屋群里,像突起的蘑菇似的,佇立著不少兩層小樓,讓人想起京滬線上的江南農村。不過,待我抬頭看見四嘴山上蹲伏的家廟時,才實實在在覺得到家了。家廟油漆一新,灼灼照人,是這里最雄偉的建筑。兩年前,老家來信募捐,說要翻修家廟,還說我名列鄉賢第二,曾讓我哭笑不得,現在“鄉賢第二”終于回來了。
汽車下到谷底,沿著渭河跑起來。路邊是剛放學的娃娃與趕集的村民。奇怪他們管自走路,對汽車和車中的“鄉賢”并無興趣,不復多年前對汽車的好奇。記得有年我從城里來,一個跑在場院用鏈枷打麥的小腳老婆婆問我:“都說汽車汽車的,到底是驢拉哩還是人掀(推)哩?”我說,“驢也不拉人也不掀,它自己跑哩。”老婆婆驚詫道,“噢,這么說它是個活的?那它吃啥哩?”我說“吃汽油哩。”老婆婆于是拉長聲嘖嘆了許久。唉,我的故鄉曾經是多么貧窮和蒙昧啊。而現在,還有誰稀罕汽車呢。
我低頭下望,看見河里擁后簇的浪花在急急趕路,它們像不斷伸出的手爪,似要揪扯住我,仰面訴說沉埋河底的往事和無盡的悲歡。我有些悚然了。還是一個突遇的場面,我把拉回到現實來:車進村口時,我瞥見賣涼粉的小灘,那個左手平托一塊粉右手用刀快切的老婦,不正是五娘?我差點大喊起來。不料,天寶卻淡淡地說:“什么五娘?她要活著,還不快一百歲了?那是她女兒淑賢。”我驚異地回望叫淑賢的女人,那面相,皺紋,裝束,真是酷似五娘,且含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神秘和蒼涼。這一瞬間,我感到了時間的古老,又體味著歲月的無情。
天寶和他的車到別處去了,我獨自沿著泥濘、熟悉而又陌生的村路走下去。路上不時遇到一些我好像認識,又不認識的男女。鄉人老實,不敢貿然向生人,特別是干部模樣的生人打招呼,或者他們也在回憶,于是雙方鵠立著,相顧無言。我此時忽然覺得,人一到這里,連走路的速度都放慢了,昨日的擁擠、浮囂、嘈雜全都遠遁,周遭的寧靜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隱隱有渭河的濤聲傳來,偶然有唧喳的春雀兒掠過,讓人想到,城里人按鐘表的節奏旋動,這里可是依自然的節奏生活,你本身就是自然的一分子,你與蜿蜒的路,高闊的天,含煙的樹融為一體了。
我終于跨進了門楣上寫著“耕讀第”三個大家的家門,字跡的斑駁顯示著它的古老。隴東南一帶,即使赤貧的農家也不忘在門上漆這三個字,表示對農耕,讀書,孝悌的敬重。這個門我不知進出多少回了,此時跨入,頓感生疏;異母兄嫂,侄兒女輩驀然相見,大有“相對如夢寐”之感。然而,正像很多文章里寫過的,歡樂的氣氛很快把我包裹。親房本家一些上年紀的人,也朗聲呼喝著我的小名,跺著泥鞋來了。我被推搡到炕上,盤膝而坐,連忙一遍又一遍地拋撒香煙,把糖果點心塞到掛鼻涕柱的碎娃們手里。不知怎么一來,我開始改用略顯生硬、畢竟地道的鄉音說話。改為鄉音即使我靦腆,又使我暗暗得意。這才體味出,覺見上海人的一見面即用上海話嘰哩哇啦交談,那么得意洋洋的原委。過去我以為那是很可憎的。我望著炕沿下一些叫不上名字的碎娃,我的后裔,看他們用黑乎乎的眼珠盯視陌生客的傻憨態,恍惚覺得,他們中間的一個就是我。時間猛然間倒流回去,真不知今夕何夕,身在何處。
此時,我嗅到了一股熟悉的氣味,一股濕秫秸燒進灶火,漿水面溢出鍋,或者洋芋豆腐粉條大雜燴的濃厚氣味,它直沖鼻腔,有大年初一早晨的感覺。我知道廚房里正在舉火做飯。哦,我有些明白了,我從幾千里外跑來,跑到這疏隔幾十年的地方,原來就為了尋覓這股混含著秫秸、洋芋、漿水面的味道而來。為了成為這塊土地上的一員而來。多少回了,人到這里,心里安詳,睡覺踏實,一夜醒來,推開沉重的木窗,常見大雪壓彎枝椏。這里自有溫暖寬厚的胸懷。困難時期我在省城城餓得受不了,偷偷跑回,嫂子也餓得面色發綠,卻不顧幾個侄兒女的哭鬧,抖空面袋,給我烙了幾個大饃。我像大富翁一樣,懷揣這幾個高梁面饃,滿足地回到城里。“文革”時母親受沖擊,命如懸絲,多虧回到這里躲藏,才保住了一條命。這里有種無可言說的安全感,依托感。我相信,一切飽嘗孤獨,挫折,虛假之苦的靈魂,一切曾被生活欺騙過的人,都會產生一種回歸鄉土的沖動的。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