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7-02-14 11:19:32
翠微山在北京西郊石景山區的北面,是個風景秀麗、山谷幽靜的好地方。人說到翠微山去,最要者是去山的南麓觀賞布局緊湊的寺院建筑群,和那滿壁風動、栩栩如生的壁畫;而我寧愿去翠微山觀賞松柏。
翠微山的松柏,是清代詩人龔自珍最欣賞的。他在《說京師翠微山》一文中,寫道:“不忘龍泉,尤不忘松。”而且他還把泉上的四棵高“皆百尺”的白皮松,和蘇州鄧尉山的四棵松樹合稱為“天下八松”,并稱譽說:“鄧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肅;鄧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鄧尉之松,殆不知天地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間不可無是松者也。”
盡管龔自珍所寫的四棵白皮松,今已不復存在,而翠微山仍大有松柏可賞。到翠微山后,可先看法海寺大雄寶殿前的兩棵古松。它挺拔莊重,雄峙一方,高近百尺,分權三枝,乳白色的樹皮,如鱗一般閃著銀光,頗似銀龍騰躍于空庭之勢。
而南麓那一大片月牙形的古柏,更令人嘆為觀止。那樣奇特的古柏,生長在山禿地寒的北國,也顯得格外蔥郁和深邃。
這些奇柏,有粗有細,有高有矮,高者挺拔參天,矮者卻高不足1米,粗者腰圍1.5米掛零,細者只有拇指般粗。它們千姿百態布滿山麓,郁郁蔥蔥,生機勃勃,風吹不倒,雪壓不彎,大旱不枯,凌霜傲雪,堪稱“歲寒三友”中的佼佼者。人們見到這般柏林,自當領會到“天地間不可無是松者”的全部意義了。.至于模式口橋頭的古柏,法海寺門前的脫皮巨柏,寺內石墻上長出的奇柏,寺后古藤互生其上的柏林,寺酉的山谷翠柏,寺東的天然長廊柏……無不鐵骨錚錚,但也不失俊俏、柔情,這就夠你觀賞,夠你陶醉的了。
畢竟翠微山的中心還是法海寺。這座明代古廟,是由明英宗朱祁鎮的近侍太監李童倡建的。寺始建于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建筑五年才完工。寺院包括大雄寶殿、伽藍殿、祖師二堂、四大天王堂、護法金剛殿、鐘鼓樓以及云堂、廚庫、寮房等,規模宏偉,裝修絢麗。寺內壁畫尤為著名。
壁畫分布在佛像座龕背壁和北墻門的兩旁,以及殿前十八羅漢身后的兩山墻上。現在寺內僅存九幅。北墻門左右壁上的兩幅是《禮佛護法圖》,畫面由帝后、天龍八部和三十六個鬼神組成。最高的人物達160厘米。帝后服飾華貴,儀態大方。赤身的力士,全身肌肉突起,表現了力士的剛勁氣魄。
佛龕背后的三幅,畫的是觀音、文殊、普賢三尊菩薩像,以中間那幅水月觀音最出色。十八羅漢與后山墻上的兩幅,是以如來佛和飛天為主,襯以牡丹、月季、菩提和芭蕉。大雄寶殿頂部的三個藻井天蓋上所繪《曼陀羅》也極精美。此外,寺內還有大銅鐘、木雕佛像、供桌和法器,都是明代藝術中的燦爛花朵。
相關推薦:現代文閱讀中考語文經典現代文選讀匯總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