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7-02-14 17:08:07
白石砬子由三座白色石峰組成,也是湖中八景之一。其實是一座底部相連的白石層疊的崖島,錯落有致地羅列于大孤山前湖的左岸。遠遠望去,石壁插天,白光映日,威武雄壯,巍峨峻險。
小孤山,湖中八景之一。相傳為“紅羅女”曬魚網的地方。有詩云:“鏡泊湖處有仙子,湖光山色增妍多。”這詩句既牽涉到有關紅羅女的傳說,也是山光水色的寫實。從大孤山上行拐向西南,一路上確有看不盡的變化無窮的湖景,白云在湖面上飄蕩,魚兒在碧波中穿行,群山互相攙扶,倒映湖上,儼然天然宮殿。船行窄處,兩岸山崖似欲傾倒,翠嶺像屏風似的擋住去路,似乎水路已到盡頭,但一拐彎,又豁然開朗,浩渺的湖面又呈現在眼前,給人的感覺,確如陸游的詩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峰回水轉中,眼前實現小巧玲瓏、清秀俊逸的小孤山。這也是火山巖斷裂的殘塊,距北湖頭約30公里.高出水面9米,面積為大孤山的五分之一,山形酷似雄獅斜臥湖面。島上小徑幽曲,樹木蔥郁,有瓦松、卷柏、櫟樹、白樺等林木,充滿無限生機。一棵高達20米的古老紅松’挺立于島的東角,傲然俯視群樹,大有孤標出世之概。
城墻砬子,位于小孤山正酉岸上。這是一座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古城遺址。唐代渤海國時期,為了防御契丹族的侵襲而建。十里城基至今猶存,東面呈長方形,城西門較為完好。城垣系花崗巖垂直砌就,三面臨湖,形勢險要。《寧安縣志》載稱:“欲登山看城,非從西南曲折盤道不能上達,誠為天險。”綠水環護的城墻腳下,有渤海古井一口,清泉甘甜。對岸山崖石洞中,有座渤海時期的墓葬。登上城垣俯瞰,遙想當年,據險而守,固若金湯。此古城遺址,列為湖中八景之一。在自然風物中點綴了一個歷史的陳跡,豐富了景觀的內涵。
珍珠門是湖中八景的第六景,有詩贊曰:“莫道荊釵無華飾,珍珠繡上碧羅儒。”此景在中湖南最窄處,歷來宛若兩個珍珠砌成的門扉,對峙湖中,相距約10米。是湖中的交通孔道。兩個小島約高出水面15米左右,枯水期湖中沙灘裸露,顯出小島與西岸接壤。珍珠門風景如畫,襯托碧綠的湖水,仿佛荷葉上浮動的晶瑩露珠,熠熠發光。
第七景道士山,第八景老鴿砬子。前者為兀立南湖中段的山巒,高出水面78米,海拔420米。左右兩山環抱,宛如“二龍戲珠”。山上有座廟宇,據傳建于清咸豐年間,名為“三清廟”。廟中有個道士苦修成仙,山因此得名。如今古廟已成廢墟,前院寬敞,綠草如茵,花木扶疏,幽雅清靜。山南是古湖盆,山北群峰塌陷成湖。后者又名老鴣山,是南湖中的一個小孤島,呈灰褐色,奇巖怪石堆積的巖崖,狀如一只棲息的老鴣,故稱“老媽砬子”。島上樹高林密,樹權上老鴣巢星羅棋布,堪稱奇觀。無數老鴣、翠鳥棲息其間,可說是“水鳥樂園”。
鏡泊湖歷史悠久,中華民族很早在湖區附近一帶生息。湖畔已發現大批文化古跡,如石斧、石刀、骨針、黑陶等新石器時期的文物。一還有許多古城遺址,如在閻王鼻子有渤海邊城,老黑山有四座古城遺址,南湖頭有幾座大城址等。這些古文化將引起廣大旅游者的濃厚興趣。
鏡泊湖水產豐富,這長達百里的淡水湖,是個良好的天然漁場。魚類品種很多,有紅尾、大白魚、鱖魚、鯽魚、鯉魚等,其中湖鯽最為有名,鱗黃鰭紅,肉嫩味鮮,曾列為封建皇朝的貢品。
火山口原始森林是鏡泊湖風景區又一大奇觀,夙稱“地下森林”,位于鏡泊湖西北約50公里,是由大小不等的七個山坑組成。大約在一萬年以前,火山噴發后自然下陷九個巨大的深坑。不知又過了多少年,深坑里生長起茂密的原始森林,包括紅松、紫椴、黃菠蘿、水曲柳、黃花松、魚鱗松和落葉松等珍貴樹種,總面積達66900多公頃,是一座天然的綠色寶庫。
鏡泊湖雖少有人工點綴的亭臺樓閣,但自然景觀多種多樣,如現已被列為自然生態重點保護的熔巖隧道,就有一種神秘的誘惑力,令人神往。眾多的湖濱風景,也格外吸引游人。號稱“地下山寨”的江坎子,荷花茂盛的“蓮花湖”,遠古部族居住的鶯歌嶺,以及因恰似一對鴛鴦而得名的兩座熔巖焦石——鴛鴦池,無不各具情趣,值得游覽。
摘自:《山水情》中國青年出版社
相關推薦:現代文閱讀中考語文經典現代文選讀匯總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