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7-02-14 17:40:15
在從前,哲盟有三大害:風沙、遼河與鼠疫。真是:十載除三害,全盟爭上游。我們去參觀水庫。那里,只有荒沙,無石無木。怎么辦?好,就移沙筑壩,并且開了許多渠道。水庫中養起來自江南的魚兒,沙壩下已遍生薄葦,水庫外的小塘已種上了蓮花。水庫的管理員,為歡迎遠客,折蓮插瓶,四座生輝,看到塞上的紅蓮,我們都感動得幾乎要落淚。移沙筑壩是多么艱苦而光榮的工作啊!
我們也訪問了離這有蓮花的地方不遠的一個人民公社。那里,原來只養牲口,而今卻也種地,農牧結合。社里有蒙古族,也有漢人,蒙漢協作,親如一家。這種家牧結合,蒙漢協作的實例還有很多,這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
提起蓮花,也就想起蘋果。這可就要談到昭烏達盟了。我們訪問了赤峰市郊區的兩個人民公社。在第一個公社,我們看見了蘋果林,長著鮮紅的蘋果。在這一帶,蘋果是新來的客人。公社里有個農業中學,學生們在一片毫無用處的沙地上設法種上各種果樹,并在沙丘上碎石拼成大字:“青年花果山”。果然天下無難事,花果山前蘋果紅!
不僅蘋果,那里也有各種的葡萄,各種的瓜,還有北京的小白梨呢!校旁,有一座養蜂場。有了蜜啊,足證沙丘地已變得甜美了!人民公社萬歲!
第二個公社原來是最窮最苦的地方,一片荒沙,連野草都不高興在這兒生長,更不用說樹木了。種上莊稼,便被沙土埋上,還得再種。幸而成活了一些,一畝地也只能收那么五六十斤糧。風沙一起,天昏地暗,白日須點起燈來。這樣,人民的最后一計不能不是拿起破碗,拉著孩子,去逃荒。可是,今天那里不但種上谷子,而且大片的長起向來種不活的玉米與高梁。今天,村里村外,處處渠水輕流,楊柳成蔭。渠畔田邊都是綠樹。林林戰勝了風水,拉多了雨量。我們這才真明白了林木的作用——起死回生,能使不毛之地變作良田,沙漠化為綠洲!人民公社萬歲,萬萬歲!
積極造林的并不止這一個公社,到處如是。在赤峰的紅山公園里,我寫了一首小詩,末兩句是:“臨風莫問秋消息,雁不思歸花落遲。”是的,我想林木越來越多,氣候越來越暖,有朝一日可能大雁便定居北方,無須辛苦地南來北往了。這也許有點浪漫主義氣息,可是并非無現實的基礎。
在昭盟,我們還看見許多令人興奮的事物,因不盡與農產相關,就不在這一段里多說。
風景區
札蘭屯真無愧是塞上的一顆珍珠。多么幽美那么明媚,也沒有天山萬古積雪的氣勢,可是它獨具風格,幽美得迷人,它幾乎沒有什么人工的雕飾,只是純系自然的那么一些山川草木。誰也指不出哪里是一“景”可是誰也不能否認它處處美麗。它沒有什么石碑,刻著什么什么煙樹,或什么什么奇觀。它只是那么純樸的,大方的,靜靜的,等待著游人。沒有游人呢,也沒大關系。它凍有意地裝飾起來,向游人索要詩詞,它自己便充滿了最純樸的詩情詞韻。
四面都有小山,既無奇峰,也沒有古寺,只是那么靜靜地在青天下繡成一個翠環。環中間有一條河,河岸上這里多些,那里少些,隨便地長著綠柳白楊。幾頭黃牛,一小群白羊,在有陽光的地方低著頭吃草,并看不見牧童。也許有,恐怕是藏在柳蔭下釣魚呢。河岸是綠的。高坡也是綠的。綠色一直接上了遠遠的青山。這種綠色使人在夢里也忘不了,像細致地染在心靈里。
綠草中有多少花呀。石竹,桔梗,還有許多說不上名兒的,都那么毫不矜持地開著各色的花,吐著各種香味,招來無數的風蝶,閑散而又忙碌地飛來飛去。既不必找小亭,也不必找石墩,就隨便坐在綠地上吧。風兒多么清涼,日光可又那么和暖,使人在涼暖之間,想閉上眼睡去,所謂“陶醉”,也許就是這樣吧?
夕陽在山,該回去了。路上到處還是那么綠,還有那么多的草木,可是總看不厭。這里有一片蕎麥,開著密密的白花;那里有一片高梁,在微風里搖動的紅穗。也必須立定看一看,平常的東西放在這里仿佛就與眾不同,正是因為有些蕎麥與高梁,我們才越覺得全部風景的自自然然,幽美而親切。看,那間小屋上的金黃的大瓜喲!也得看好大半天,仿佛向一也沒有看見過!
是不是因為札蘭屯在內蒙古,所以才把五分美說成十分呢?一點也不是!我們不便拿它和蘇杭或桂林山水作比較,但是假若非比一比不要的話,最公平的說法便是各有千秋。“天蒼蒼,野茫茫”在這里越發顯得不恰當了。我并非在這里單純地宣傳美景,我是要指出,并希望矯正以往對內蒙古的那種不正確的看法。知道了一點實際情況,像札蘭屯的美麗,或者就不至于再一聽到“口外”、“關外”等名詞,便想起八月飛雪,萬里流沙,望而生畏了。
呼和浩特
由東到西,我們最后訪問了呼和浩特與包頭。
久想到呼和浩特去,老沒有機會。這回可如愿以償了,非常高興。這里有舊城,新城,還有“新新城”。新城是滿城,現在還住著不少滿族人民。“新新城”是我給起的名兒,就是指解放后所建筑的那些新樓大廈而言。它們并不集中在一處,自成一城。可是我愿意這么叫它,不應厚古薄今哪。
是應當這么叫它。看,那些新建筑多么美,又多么有意義啊。圖書館,博物院,大學,工廠,劇院……這表現著積極生產與文化繁榮啊。
在東部,我們看見了林、牧、農、漁,一部分工業和文化建設。看什么都令人興奮:這是因為內蒙古的十多個民族,都親如兄弟,攜手向社會主義齊步前進。人人感謝黨與毛主席的民族政策!不論是清代的帝王,還是國民黨政權,總是用分而治之的手段,分裂各民族。民族不團結便沒有反抗壓迫的力量,也沒有移山倒海的建設的力量。今天,各民族一齊翻了身,一致擁護黨、愛戴毛主席。這就有力量建設起來一座東西長二千四百多公里,南北五百到一千公里的北方樂園。歷史上從來沒有過這樣的事。將來呢,各民族必定會永遠同心同德,永遠誰也離不一誰。是呀,我們看見了各族人民在同一工廠,同一塊田地上親密地愉快地勞動,也看見了各族的兒童在一塊兒讀書,在一塊兒玩耍。我們看見了文工團里的各族演員,同臺歡快地表演歌舞。我們看見了京劇團表演的以蒙古族故事為內容的大戲。我們看見了各族的基層與各級的干部,學校教師與教授。每一民族都有了自己的干部與人材,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