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7-06-07 13:09:51
2017年中考熱點命題預測:七七事變和南京大屠殺
摘要:2017年中考即將臨近,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復習,中考網整理了中考中國歷史周年熱點命題預測,供大家參考,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資料,做好最后的沖刺。
1937年,七七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南京大屠殺80(周年)。
1、考點預覽:抗日戰爭時期的相關史實、中日關系回顧及展望、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史實、日本的崛起及戰 后經濟恢復的歷史及啟示等。
2、命題角度猜想:
角度一:結合中國近代史上外國列強的侵略,比較近代兩次中日戰爭的不同結局及其原因。
角度二: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過程及國共兩黨關系的演變考查全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從而揭示“合則兩利、分則兩傷”的道理。
角度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歷史意義中歷史的啟迪和感悟。
角度四:從正確認識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歷史作用中,引出國共兩黨關系及國共合作的相關知識;并考查對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區別和聯系。
角度五:通過時政要聞考查南京大屠殺及旅順大屠殺的相關史實,并說明日本法西斯的殘暴及對國人的啟示等。
角度六:通過對歷史上中日關系的回顧及日本戰后經濟的恢復的考查,對中日關系前景進行展望。
角度七:通過對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戰走向勝利的史實的回顧考查抗戰中的著名戰役,揭示民族團結的深刻含義。
3、相關熱點:中國“八年抗戰”改為“14年抗戰”
中國“八年抗戰”改為“14年抗戰”的現實意義:
將“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不僅是一個史學問題,更是一個現實問題。
教材是面向學生的,將“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能讓學生更全面、真實地認識抗戰歷史,更完整地了解日軍侵略罪行和我國人民為抗戰做出的巨大犧牲和努力,從而能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為中國夢的實現而努力讀書、學習。
此次修改對于提升國民對抗戰歷史的認知和愛國之情也有著重要意義。1931年至1937這六年間,中國軍民發起的東北抗聯、一二八抗戰、長城抗戰等局部戰爭為抵抗日本侵略做出了巨大犧牲,這段歷史不應忘記,將“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具有歷史普及的意義,也是對先烈的緬懷和紀念。
此次修改不僅更強調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的東方主戰場,凸顯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精神,也通過中共領導抗聯的早期抗日更全面地體現了中共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有著重要的政治意義。中國共產黨最先號召發動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最早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早在東北領導東北抗日游擊戰。通過“八年抗戰”修改為“十四年抗戰”能更加清楚地證明,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
早在2015年9月3日,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就提出了“中國人民經過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的說法。2016年10月,國務院相關領導又曾批示教育部要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
所以,在大中小學教材修訂中,統一將“八年抗戰”修改為“十四年抗戰”有著重大、深遠的現實意義。學術觀點當然可以爭論,但應盡量認識到此番修改的意義,它“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當然,將“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并不代表就否認“七七事變”的歷史意義,它還是全面抗戰的開始。所以,在教材修改之后,還需要在日常教學及宣傳中厘清“八年抗戰”和“十四年抗戰”的關系:以“七七事變”為開始來標記的“八年抗戰”是“全面抗戰”,而“十四年抗戰”是“全程抗戰”,包含著“八年抗戰”;而之前“九一八事變”就已開始了局部抗戰,整個抗戰歷史是前后貫通的整體。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