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7-08-14 14:00:40
汪華英分析說:“如果中考考得挺好,高考考得不理想,原因很多,說到底,還是學科素養不厚或心理素養不夠。普通高中課程更注重綜合應用,對學生的融會貫通能力、空間思維、情景思維及關聯能力和建模能力比初中要求相對要高,也是對學生初中形成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法的一種挑戰。”
跨學科思維和能力更重要
“不少初中不論文理科統統就是做題,對學科思維、學科思想、學科方法的培養過程少而又少,既沒有體現出課程標準的過程性要求,也沒有體現出學科能力形成的過程性特點,更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科學習潛力,使得學生學習的成就感不強、樂趣不厚,為考試而學的情況非常明顯。其實細細琢磨,從小學數學課本開始就有了明顯建模思想和學科思想方法設計,但在實際教育教學中,這些過程都省略了,直接進入結論的思辨和推導,所以到了高中后很多學生學習起來比較不習慣、不適應,尤其是對一些空間感要求較高的知識比如幾何、立體幾何、函數等。”汪華英說。
“中考是隨著國家的課程思想和高考思想變化的。下一步的高考改革,文理打通以后,跨學科思維和能力要求會更多、更明顯,類似于現在的文綜和理綜,更注重用跨學科思維解決實際問題。”她分析。
閆老師也表示,初中只是一個平臺,高中是在這個平臺上重新開始,學習方式等方面都需要調整與適應。“高中階段知識量大,知識體系比較復雜。文科性知識需要長期積淀與個人素養,理科性知識除了有一定基礎,更需要科學的學習方法,要做到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能舉一反三,快速審題,準確解題。此外,還需要有自主學習特別是獨立思考能力,要有足夠的信心與吃苦精神等。”
汪華英給考生提出建議:“一是教材上讓思考的,讓畫成圖表的,到函數表里頭計算的,包括文科里頭讓閱讀的、尋找的、反思的題目,一定要認真做。因為教材中的每一個練習都代表本章內容要求的一些關鍵能力。二是做的時候要經常反問:我懂了嗎?這到底是什么意思?”她建議老師:“不要老讓孩子做題,要和孩子們一起探討,探討不要有定論,不要怕學生錯,錯的過程其實就是探索過程,這非常重要。”
閆老師也建議:“家長們要正確看待中考分數,不要因此給孩子定了性,期望過高或過低。考生也需要重新審視自我,要有足夠信心,相信通過3年努力,逆襲完全有可能。”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