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師教學形式及教學方法的轉變。
以往的教學是教師的表演舞臺,教師是策劃者、實施者,有著說一不二的權威。學生則是被動的理解者,一個裝載的機器,機械的理解著指令。而《標準》下的教學方法以及形式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和學生的主角發生了變化,教師不在是單一的教,學生也不是單一的學,師生在平等、民主的氛圍中共同探究,有著一種潤物無聲的意境。恰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探究潛力、計算潛力等得到了發展,同時合作意識、參與意識也增強了,師生關系也得到了改善。試問,這樣的教學模式又怎能不被人理解呢?
當然,任何一種新的事物的出現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有些教師認為新的人教版的教材過于凌亂,知識不系統。我粗淺的認為這正是新教材的又一特點,它將初中的數學知識資料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人們的認知規律,分年段來完成,是可取之舉。
初中數學教學隨筆精選(三):
當了近十年初中數學一線教師的筆者,在使用實驗教科書的同時,用了將近二年多的時間查閱了各種資料,現就我個人對數學新課程下如何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1.有關傳統數學課程的狀況分析
傳統數學教學認為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但學習過程中學生感覺理論性太強了,且有部分資料沒有實用價值性(當然最近幾年在必須程度上也加強了數學思想與實際應用的聯系);另外由于應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掩蓋了數學課程的本來面目,數學被認為就是做題目。題海戰術是教師和學生應付考試的最有力武器,歪曲了數學原應有的過程:經歷、體驗、探索等。這樣反而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課程體系上與傳統的課程體系有巨大差別,個性表現于教材資料、目標定位、師生關系、學習方式等方面。在資料上分四個領域:“數學代數”、“空間與圖形”、“概率與統計”、“實踐與綜合應用”的敘述;具體目標中增加了“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數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