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8-03-13 22:24:43
31、近現代資本主義經濟運行機制的發展、演變
(1)第一次工業革命后,采用機器生產的工廠取代了以手工技術為基礎的手工工場。資本家占有所有生產資料,控制整個生產過程,工人被嚴格地組織在工廠里,成為依附于機器的雇傭勞動者。
資產階級要求自由經營、自由競爭和自由貿易,自由資本主義在西歐和北美發展起來。其經濟思想是自由主義政策。
(2)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企業組織形式逐漸向股份公司轉變,激烈競爭促進了企業的合并,私人壟斷組織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生活的基礎。
其經濟思想是私人壟斷資本主義思想。
(3)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下,美國政府推行羅斯福新政,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先河。
二戰以后,在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各國政府紛紛大力干預經濟,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獲得長足的發展。
國營企業的產生與發展、社會福利政策的普遍實施、財政與金融政策的宏觀調控等等,使當代資本主義的運行機制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其指導思想是凱恩斯主義。
32、對“冷戰”局面形成的認識
(1)三個原因:
直接原因——美蘇戰時同盟關系破裂,雙方爭霸、擴張產生矛盾;
主要原因——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
根本原因——國家利益的爭奪。
(2)三個對峙:
政治上,“杜魯門主義”與歐洲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
經濟上,“馬歇爾計劃”與“經互會”;
軍事上,北約與華約。
(3)四個過程:
雅爾塔體系——奠定基礎;
兩大陣營出現——初步形成;
“杜魯門主義”出臺——“冷戰”正式開始;
北約和華約建立——兩極格局正式形成。
33、二戰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趨勢
(1)從戰后雅爾塔體系確立到50年代中期:兩極格局形成,世界形勢由緩和轉向“冷戰”。
(2)從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世界政治在兩極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現動蕩、分化和改組。
①60年代社會主義陣營解體,資本主義陣營也出現分化,戰后兩大陣營對峙的局面被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爭霸所代替。
②第三世界崛起并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政治舞臺。
(3)從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從兩極向多極發展,資本主義世界出現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美蘇爭霸激烈。
(4)從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美蘇矛盾緩和,東歐劇變,蘇聯解體,“華約”解散,雅爾塔體系和兩極格局終結。
(5)自90年代以來: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逐漸加強。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