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過清明
陽春三月里,大地上的野草蓄積了一個冬季的力量,在三月柔柔的春風里,輕輕地舞蹈著。山中的布谷鳥兒歡聚在一起,一聲陰,一聲陽,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充滿思念的清明節即將到來。在布谷鳥兒的聲聲呼喚聲里,我尋根之情、懷念親人之情交織著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我的老家座落在大巴山深處的一個偏遠鄉村,那個村子里有我的根。我一顆虔誠的心,早已縈繞在那座給我了靈魂的老屋,孤獨的木墻青瓦的老屋在風中顯得有些無奈。老屋后那山坡上的墓碑和祖墳,無時不讓外出的游子在傳統的節日里倍加思念。小時候,隔壁八十多歲的劉大爺告訴我,在清明節這天,已逝先人的靈魂會在墓門前等候著子孫們到墳墓前上墳燒香,如果自己子孫沒有來上香,這些靈魂就會暗然神傷地離去時,或許會喃喃自語:唉,我的后人沒有了。劉大爺的話說得有點玄外,但說得沒有錯,前傳后教的鄉間世俗,恐怕是幾千年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緣由吧。
在清明節前幾天,村里的大人們就開始了籌劃清明的民俗儀式。長輩們在相互的嘮叨中忙這忙那。那一陣陣匆忙的腳步寫滿了對祖先的思念,長輩們的一切活動都在潛移默化著后生們。祭奠先人用的紙錢是到鄉場上買的有黃色的毛邊紙,再由長輩們在黃色的毛邊紙上打印上一些小孔,說這是給先人們用的錢。如今村里的人在清明節祭奠祖先再也不用這些比較粗糙的黃色毛邊紙,而是到市場上買現成的冥幣。既不費事還十分美觀,這也讓長眠于地的祖先們好好享受一下潮流與時尚。“祖先們都在天上念叨了,該去添添土、祭祭墳了。”一天夜里,春雨拍打芭蕉葉的聲音驚醒了夢中的長輩們,第二天長輩們趕緊把柳枝悄悄插于屋檐和門窗上的,清明粽、清明粑等祭品是悄悄被搬上供桌的……
清明節這天,一場不大不小的春雨總會濕潤著大地,這真是應了“清明時節雨紛紛”的詩句吧,給人無限的傷感。綿綿的細雨打在堅硬的青石板上,無聲無息,情思不斷,“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意境竟然躍然于鄉村院落。長輩們一手提著裝滿了酒、肉、香火與紙錢等祭品的小竹籃,一手牽拉著后生的小手,行進在鄉村纖細的山路上,去向祖先們表達一年一度的思念。鄉村里的清明祭品遠沒有城里人的雅致,時尚的鮮花對于鄉里人來說是難得的奢侈之品,不過鄉里人也時興采摘山中的野花擺放在先人的墳墓前。墳墓上的亂草被后生們打理得十分干凈,大人們帶領后生娃兒們給墳墓培上幾把新土,擺下幾杯冷酒,點上幾支香燭,燒上一把紙錢,風雨愁人,雜草含煙,竟無言以對,清風徐來,仙逝的親人們的面龐在繚繞的青煙中漸漸清晰起來……也許仙逝的祖輩們不再有痛苦與絕望,不再理會今生的塵埃是非。仙逝的祖輩們可以得到永遠的安息,得到生命的另一種升華。面對墓碑,面對墓碑上的文字,活著的人們會感悟到的是一種緬懷與繼承的重負,感悟到的是生命的短暫和做人的尊嚴與誠信。
此時此刻,鄉村大地上有一種無形的默契,此起彼伏的爆竹聲音,使沉寂了許久的墓場像過年一樣,熱鬧起來了。鄉野里的油菜花正盛開著,縷縷清風,帶著春天的氣息,裹著油菜花的芳香,讓人們一次次深深地呼吸著,這份清明的春意便浸入身體,溶進血液,蕩滌全身。中午時分,鄉村里清明粑的香氣飄在風里,那獨一無二的清香,吃起來是情短絲長,把一腔女兒心,男兒情牽牽扯扯到永遠。老家的鄉里人過清明,多了鄉里人的虔誠之心,沒有斷魂,只有內心無盡的思念。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