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8-04-30 21:17:31
地殼運動按運動的速度可分為兩類:地殼運動,海平面升降,人類的活動。
、匍L期緩慢的構造運動
例如大陸和海洋的形成,古大陸的分裂和漂移,形成山脈和盆地的造山運動,以及地球自轉速率和地球扁率的長期變化等,它們經歷的時間尺度以百萬年計。另如冰期消失、地面冰塊融化引起的地面升降,也屬以萬年計的緩慢運動。
、谳^快速的運動
這種運動以年或小時為計算單位,如地極的張德勒擺動,能引起地殼的微小變形;日、月引潮力不但造成海水漲落,也使固體地球部分形成固體潮,一晝夜地面最大可有幾十厘米的起伏;較大的地震可引起地球自由振蕩,它既有徑向的振動,也有切向的扭轉振動。
傳統地質學最早發現了地球表層的垂直升降運動,證據是在高山上發現海相的沉積巖,并且有海中特有的貝類化石。這表明某些大陸地區的地殼在過去的地質年代中曾經是海洋。地質學中有所謂海進和海退之說,表明局部地殼是有升降變化的。但是傳統地質學否認地球表層曾有過大尺度的水平運動。
20世紀60年代以后總結了一系列的地學研究成果,證明地球表層在地球的歷史中曾經有過大規模的水平位移,各大陸的相對位置曾有過顯著的變化。最主要的證據是:①全球地震帶勾畫出6大板塊的輪廓,證明地球表層的巖石圈不是完整的一塊。②古地磁學的研究表明,由各大陸巖石磁性所得到的古地磁極位置不相重合,而根據各大陸不同地質年代的巖石磁性所繪制的極移曲線,在近代趨向重合于今地磁極位置。③大洋中脊兩側的磁異常條帶,表明海底地殼在不斷從中脊向兩側擴張,各板塊所負載的大陸巖石圈隨之發生水平漂移。
板塊的運動
20世紀60年代,在大陸漂移說的基礎上,科學家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板塊構造學說認為,有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有板塊拼合而成。
總結:按運動規律來講,地殼運動以水平運動為主,有些升降運動是水平運動派生出來的一種現象。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