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讓兒童節成為“無網游日”
時事評論背景
隨著越來越多的孩子“觸網”,網游逐漸成為他們的社交核心,不玩游戲的孩子甚至會因為與同伴缺乏共同語言而被孤立。這種現象,對于祖國的未來有何影響?近日,17名院士發出聯合呼吁:包括社交、新聞客戶端在內的各大互聯網平臺,在兒童節這天全面屏蔽網游鏈接,讓兒童節成為“無網游日”,讓孩子們重拾現實生活中的樂趣。
時事評論觀點
據統計,2017年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額達到2036.10億元,同比增長23%,游戲用戶規模達到5.83億人。而這其中,游戲玩家的低齡化現象也越來越突出。以近年最火爆的網游“王者榮耀”為例,11歲到20歲的玩家比例已高達54%。
不可否認,隨著網絡社會的普及,全民“觸網”自然也包括孩子,但是網絡游戲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游戲觀”,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這正是多名院士呼吁讓兒童節成為“無網游日”的一個現實背景。能夠有一個讓成人、孩子都有機會放下游戲的“無網游日”,體驗一下“無網游”生活,能夠對網游有一種抽離式思考,應該值得嘗試。
不過,這次多名院士所提出的“無網游日”概念,并不單單是讓兒童在兒童節告別網游、增強儀式感這么簡單,而是有著更豐富的所指。如呼吁對網游設立嚴格的分級管理制度,加強對涉及不良內容網游的監管懲罰力度;互聯網企業以及各互聯網平臺,應加強對網游廣告的管理,嚴格審核網游的推廣信息和推廣場景,不讓孩子們墜入不良商家的“網游陷阱”。類似呼吁,其實早就存在,但讓人尷尬的是,像游戲分級制,網絡游戲限制推廣,這些本該成為一個有著成熟游戲文化,能夠體現對未成年人區別保護的社會應有的監管措施,還遠沒有跟上網游市場和網游用戶規模增長的腳步。
如果說呼吁家長在平時放下手機,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和陪伴,是一種文化、習慣層面的軟性倡導,那么,在網絡游戲的監管上植入更多的未成年人保護措施,要求網絡游戲的開發者能夠承擔起更多對未成人的保護責任,則更應該成為制度層面的“硬”要求。誠然,今天的世界已經不可能退回到無網絡狀態,絕大多數未成年人也必定是在網絡環境中成長起來,但是,“觸網”是必然,并不是說對所有人都一樣。未成年人天然應處于社會的優先級保護序列,對他們過度介入網游,或者說網游文化無別差地“侵蝕”他們,整個社會都不該視而不見,建立針對性的干預體系,刻不容緩。
在每年“六一”兒童節當天,基于共同的社會責任,為起到警示效果,全體網游運營服務商能夠在某個時段暫停服務器運行,各大網絡平臺能夠主動屏蔽網游內容和游戲鏈接——這個呼吁到底能不能實現,或者說是否真的必要,可以討論。但借由“無網游日”的倡議,讓全社會對網游,特別是對網游之于未成年人的關系有更多的理性思考,并由此推動從制度層面強化網游領域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力度,理應得到更多認同和支持。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