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8-10-10 17:13:21
從媽媽的鞋樣,我可以清晰地看到我成長的"足跡"。雨天或農閑時,村里的婦女經常來向我媽取樣,請教,切磋。對于農村婦女來說,針線活做得如何,關系重大,而做鞋是重中之重。鞋底的針腳既要密,又要均勻。上鞋幫更有考究,既要平整又要抱腳,后跟既不能太陡又不能太緩,太陡了不好穿,太緩了不跟腳。我媽媽、奶奶、姑姑都是遠近聞名的做鞋高手。跟我媽切磋得最多的當然是我奶奶。作為婆婆,對兒媳的手藝自然要評點指教一番,但奶奶對媽媽手藝的嘉許以及其他種種復雜微妙的心理,我是早就從奶扔的表情中看透了的,據說,我奶奶當初選我媽做兒媳時,先看的是我媽做的鞋然后才是人。如今,90多歲的奶奶已經沒有做布鞋的精力,但摩婆著媽媽給我做的布鞋,她還是免不了要指點兩句。在我的印象里,不管奶奶說得對不對,媽媽總是抿嘴微笑的。
下雨天,門外掛著雨簾,是夜晚,外面偶爾傳來幾聲狗吠,昏黃的油燈下,媽媽一手拿著雪白的鞋底,一手捏著針,針引著線,線牽著鞋底。媽媽微微側過頭,油黑烏亮的發辮垂掛一邊,然后將針呈約15度左右的角在頭皮上擦一下,又擦一下:這是我童年和少年時代最熟悉的風景。從前每次過年,媽媽都要為我做一雙新的布鞋,黑白分明的布鞋成了過年的標志之一;不只是我有,爸爸和弟弟都會有一雙,都是媽媽親手做的。但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像許多從小只能穿布鞋的農村小孩一樣,我對布鞋是很不以為然的,我羨慕的是穿皮鞋、球鞋甚至膠鞋的小孩。但是媽媽沒錢給我買鞋,她只能給我做,千千針,萬萬線。后來我出外工作,媽媽每年仍然要為我做一雙布鞋,雖然布鞋店里有的是布鞋賣。我的腳現在是44碼,要將這樣大的鞋做好,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老家昏黃的油燈下,瘦小的媽媽拿著給我做的布鞋--用她的話說,簡直像抱著一條小船--她必定還是像過去一樣習慣性地微微側過頭,將針在頭上擦一下,又擦一下,只是,媽媽的頭發已經不再豐盛烏黑。
媽媽60多歲的人了,眼神精力都漸漸不濟。今年,我幾次給家里寫信,讓媽媽多為我做幾雙布鞋,單鞋、棉鞋都要。媽媽覺得還能再為兒子做點事情,自然很高興。在這一點上,她是不明白我這做兒子的心思的:我是想趁她還能做鞋的時候,為我多做幾雙存著,留著以后慢慢穿。我這自私的兒呀!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