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經批準公辦普通高中不得跨設區市招生 報考五年制高職的學生必須參加當年中考
3月20日,省教育考試院發布了今年我省中等學校招生規定,中考報名時間定于4月10日至16日。我省嚴禁以直升為由限制本校初中畢業生報考其他學校,嚴禁為追求升學率而剝奪學生參加中考的權利,嚴禁以任何理由允許未完成初中三年學歷教育的學生參加中考。
我省中考報名時間定于4月10日至16日 采取網上報名 逾期不予補報
中等學校招生報名分為三類:
高中類 含重點高中、重點建設高中、一般高中
中職類 含高等職業院校(以下簡稱“高職和高專”)、普通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普通中專”)、職業高中或職業中專、技工學校
師范定向類 定向培養鄉村小學、特殊教育學校和幼兒園師資的院校
考生報名類別按考生第一志愿劃定
●報考普通高中均衡招生志愿的考生:只限于在籍直升應屆初中畢業生(學籍在本校,且初一至初三年級均在本校學習的應屆初中畢業生,含按規定正常轉學和休學學生),對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報考資格認定,各地可根據當地實際制定相關規定。
●報考師范定向類的考生:必須是志愿從事鄉村教育事業的應屆初中畢業生,且是需求縣(市、區)戶籍的生源。各設區市可結合當地實際確定報考資格認定辦法。
●報考五年制高職和高專的應屆、歷屆初中畢業生:必須參加當年中考。
錄取順序:師范定向、普通高中和普通中專、高職和高專、職業高中(職業中專)、技工學校
各地可單列男性鄉村教師招生計劃
師范定向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和最低等級控制線分設區市劃定,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不得低于當地普通高中錄取計分科目總分的65%,最低等級控制線由各設區市參照劃定。
各地可根據實際需求加強“本土化”鄉村教師培養,單列男性鄉村教師招生計劃,小學教師按不低于定向培養計劃總數的40%、幼兒園教師按不低于20%的比例單列男性計劃(如男生計劃招不滿,可轉招女生),逐步優化鄉村教師性別結構。
普通高中不得降分數違規招生
普通高中(含重點高中、重點建設高中、一般高中)錄取方面,各設區市要將優質普通高中的統招計劃按不低于70%的比例,根據生源情況合理均衡分配到區域內初中。
普通高中招生實行限時報到制,各地中招部門需及時公布各批次普通高中的報到期限。對已錄取未按時報到的考生,視為自動放棄錄取資格,該類考生可參加下一批次普通高中錄取或選擇其他設區市民辦普通高中錄取。
省教育考試院要求,各普通高中學校必須根據當地教育行政部門下達的招生計劃、錄取分數線和收費標準招收學生,不得超計劃、降分數、超收費標準違規招生,不得招收已經錄取他校的學生,尤其不得以舉辦實驗班為名,違規提前招收或承諾招收未完成義務教育的學生。普通高中學校和學籍主管部門必須按照中招部門提供的錄取庫名單辦理高一新生學籍,不得為未報到的學生建立學籍。
本科高校不得招收中職教育學生
根據規定,中職學校實行自主招生,分為醞釀名單、批量錄取和零星錄取三個階段。
初三下學期自愿分流進入普通中專、職業高中(職業中專)的學生,在中職學校繼續完成初中學業后,普通中專由省教育考試院注冊錄取,職業高中(職業中專)由設區市教育局相關部門注冊錄取,由原就讀學校發給初中畢業證書。
普通中專按照志愿錄取結束后,招收參加了當年中考的考生,招生學校憑考生中考報名序號,在規定的錄取批次內到省教育考試院辦理注冊錄取手續。
普通中專招收應屆、歷屆初中畢業及以上文化程度免試入學的學生,由招生學校負責審核確認學生學歷條件,在規定時間內辦理注冊錄取手續。
各職業院校嚴禁招收外省戶籍高中畢業生或同等學力人員就讀一年制中職,停止二年制高中轉錄師范類專業招生。
本科高校不得招收各類形式的中職教育學生,不得招收初中畢業起點的五年一貫制高職教育學生;高職院校停止招收初中畢業起點的三年制中職教育學生。
省級“三好學生”中考加5分
根據中考優惠政策,應屆初中畢業生在初中階段被評為省級“三好學生”或“優秀學生干部”的,加5分;農村二女不再生育和農村獨生子女家庭子女加10分;華僑子女、歸僑及其子女、港澳同胞子女、臺籍青少年考生加10分;少數民族聚居鄉(村)的少數民族考生加10分。
考生能享受幾種優惠時,只能享受其中最優惠的一種。
未經批準不得跨設區市招生
省教育考試院要求,各地要逐校核定普通高中招生計劃,對于超大規模高中學校要從嚴控制、逐步調減計劃,使學校保持適度規模。
未經省教育廳批準,各公辦普通高中不得跨設區市招生。在設區市范圍內,市直屬公辦普通高中跨縣(市、區)招生,必須經設區市教育局批準。班額超過50人的一律不得批準跨區招生。經批準同意跨區招收的學生畢業后回戶籍或學籍所在地參加高考報名。
同時,我省嚴禁以直升為由限制本校初中畢業生報考其他學校,嚴禁為追求升學率而剝奪學生參加中考的權利,嚴禁以任何理由允許未完成初中三年學歷教育的學生參加中考。此外,各地要嚴厲打擊非法招生中介和招生欺詐行為,嚴禁各招生學校發布虛假招生廣告,嚴禁學校為招攬生源進行有償招生。(記者廖濟堂)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