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雙江
龍應臺是一位臺灣作家。至于說為什么叫她"臺灣作家"而不稱她"中國作家",我一時也不太清楚。不過這沒關系,至少與我現在談論的話題無關。我要說的是:既然是一位作家,就少不了參加一些文學活動,比如筆會,比如作品研討會之類。龍應臺在自己的一篇文章里,記述了他在德國參加一個小型文學作品朗讀會的情形,看后真叫人--怎么說呢--看完各位自己評價吧。
龍應臺是這樣描述的:
"深秋的一個夜晚,我去法蘭克福聽一場作品朗讀。晚上的節目嘛,不管是音樂會、電影或演講,兩個小時也就結束了吧。可是這場文學作品朗讀會,使我終生難忘。
在一個小小的畫廊里,來了大約三十個觀眾,其中有幾個嬰兒像袋鼠一樣趴在年輕母親的胸上。該朗讀的作家、作家的翻譯者、作家的評論者,再加上主持人,可能還超過三十人。
朗讀從6點開始。
8點,我覺得脖子酸了。9點,腿坐麻了。10點,"吸收"能力開始下降,聽得不知所云--但是我堅持著;我要看看這德國的文學愛好者,能耗到什么時候!
11點,我的頭不時垂下來,快要睡著了。12點,教堂的鐘聲隱隱傳來,一個作家正在用他低沉單調的聲音念一段小說;我兩眼發直,頭昏腦漲。
清晨1點,我逃離現場,心里充滿恐怖感:愛文學可以愛到這種地步,饒了我吧!
他們究竟是幾點鐘散的,我當然不知道。"(龍應臺:《一本書的背后》)
文學是什么?按慣常的理解,就是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寓言這些東西吧。或者換一種說法: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它以不同的形式、體裁,描摹、再現人的生活,包括人的內心世界,及其想象的空間。
龍應臺的這篇文章我是在多年前看的,其中描繪的情形時常縈繞在我的腦際,印象之深可見一斑。今天我把它摘抄下來,與大家共同分享和玩味。
我們這里,有龍應臺所描述的這般癡迷文學的人嗎?
或者換個角度發問:我們的文學家所營造的語言文字大廈里,有如此迷人的"空間"嗎?
真不敢說。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