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無首
在人手一機,年輕人沉浸于碎片式、快餐式閱讀的低頭時代,讓閱讀回歸,通過營造形式感的閱讀方式悄然流行。對此,我質疑。我認為不拘于形式、場合的閱讀更讓人放松。
圍在一起讀書,聞著怡人的花香,吃精致的茶點,做深呼吸,閉眼做冥想狀······建立形式感的閱讀并不能真正增加人們對于閱讀的興趣,只在表面費盡心思,造成了寶貴時間的浪費。摯愛閱讀的人又怎么愿被這套形式束縛,自討無趣呢?不需要形式感的閱讀更符合閱讀的初衷,除了消遣、放松精神,讀書更為了豐富知識,在有限的時間里收獲有意義的哲理、進行深刻的思考。形式上的自由不意味著缺乏情趣,浮躁和淺薄,而在于堅持實用性。
"閱讀隨處凈土,閉門即是空山。"人的行為由他的意識決定,而無需借助形式感的修飾,過分依賴形式感怎能使自己內心獲得真正的安定?內心的平靜,能讓人在無形式的自由中掌控自我,心在凈土則身在凈土。不一定要去瓦爾登湖才能擁有閱讀的意義,在鬧市里堅持閱讀的毛主席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讀書應是興之所至,自發的,而不是刻意為之。貧苦出身的宋濂"缊袍敝衣"卻"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自是"以中有足樂者"、坐大廈之下亦能誦《詩》、《書》,只為無奔走之勞,能投入更多時間讀書。可見閱讀當然不會拘泥于形式場合,不為了人們的或富足或貧窮而轉移。一切的"輸在沒有錢"、"輸在形式不足"都是借口。確實,讀書需要鄭重其事,更需要我們不再無關事物上浪費心血。用心閱讀,每個人都有能力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在信息海嘯中遨游的一把好手。只是簡單地閱讀一本書,在自我的心境里,有聲有色,八面威風,苔蘚也可優雅,孤獨亦能有解,清風亦會大呼"快哉"!
讓閱讀回歸,大可不必重拾古人"焚香沐浴為閱讀"、"撫琴賞菊"這般形式,而是讓我們閱讀的心回到寧靜的狀態,不焦躁,不自視優越亦不浮夸,如同古人一般油然而自足,寧靜而致遠。拋開無用的形式,棄掉表面的修飾,要學習便學習最深處的,要閱讀便純粹地閱讀,則清香自來,甘潤自滋。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