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思諾
錢理群教授開設的"魯迅作品選讀"起初受到學生熱烈歡迎,卻在不久后門可羅雀。其原因僅為他教授的不是高考的應試內容。與之相較,戲曲文化被引入校園,為的是傳承,而非考試。種種現象,讓人深思,卻也警醒我們,治學的目的不僅僅是應付高考、中考,而應當有更多的內涵。
錢理群教授精彩的課堂語言,淵博的學識吸引了眾多學子,可面對考試的壓力,他們又不得已選擇了放棄。錢老的一句,"精致的利己主義",刺痛了我們的心。的確如此,為考試而學習,為成績而奮斗無可厚非,好的成績意味著美好的未來。但是,學習不僅僅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我們的個人發展與未來。
學習關系到個人的修養與品質,腹有詩書氣自華。當一個人擁有淵博的學識,他的思想將不再局限于眼前這一方小天地,而是放眼未來,長遠眼光,看清事物本質,從而作出正確的選擇。通過學習,我們了解到做人應有的修養與準則。漫步于歷史長河中,我們看到蘇子泛舟于湖,暢談豪飲的豁達灑脫;我們驚嘆于于謙"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堅毅正直,我們見證了林逋"幸有徽吟,可相狎的淡泊致遠"。從書中,我們學到如何做人、如何處事,這便是學習的作用。
治學的目的不是僅限于個人方面,更是為了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戲曲進校園活動雖與考試無關,但它能夠幫助學生放松,并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有機會,培養新一代的戲曲人,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起到很大作用,在傳承文化的同時,也受到好評。
勿讓學習套上考試的枷鎖,倘若學習只為成績,那么生活中其余的事情,皆不值得關注,以應試為目的而學習的學生必會在考試的沉重枷鎖下痛苦不堪。曾有一位所謂的"神童",從小被母親逼迫下,時刻不停的學習,母親照顧他全部的生活起居,最終他以優異成績考入中科院,但看似前程似錦,未來一片光明,卻并非如此,他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甚至到了"天冷不知添衣","只知學習,不知去考試"的地步,失去母親庇護的他。在上大學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被迫退學了。培養出如此高分低能的人,不能不說是教育的悲哀,令人扼腕嘆息。
學習并非只為考試,學習培養我們的個人修養,同時為我們指引未來的道路。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