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h高h污肉办公室_啊好深从后面狠狠撞进去_男人把女人靠到爽痛视频_亚洲欧美色综合大色

中考網
全國站
快捷導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熱門中考資訊 中考成績查詢 歷年中考分數線 中考志愿填報 各地2019中考大事記 中考真題及答案大全 歷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頁
您現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備考 > 中考復習 > 中考化學 > 正文

2019年中考化學各類儀器的使用方法

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9-03-18 20:31:04

中考真題

智能內容
  2019年中考化學各類儀器的使用方法
 
  1、常用器中,能在酒精燈上直接加熱的是:試管、蒸發皿。應放在石棉網上加熱的是:燒杯、燒瓶、錐形瓶。不能用于加熱的是:量筒、水槽、集氣瓶。
 
  2、玻璃棒的作用:在過濾開始時,用于引流,結束后,用于轉移物質;溶解時,用于攪拌,加速溶解;蒸發開始時,用于攪拌,防止液體飛濺,結束時,用于轉移物質。
 
  3、膠頭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滴加液體時,滴管豎直放在試管口上方,不可把滴管伸入試管內,不可把滴管放在試驗桌上,不可倒持滴管。
 
  4、酒精燈的使用:酒精不能超過燈體的2/3,不能向燃著的酒精燈添加酒精,不能用嘴吹滅酒精燈,要用燈帽蓋滅。加熱時用外焰加熱。
 
  5、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試管里的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3,防止液體過多濺出;試管斜持45o ,不要將管口對著自己或他人。給試管里的固體加熱,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試管。
 
  6、稱量固體物質用托盤天平,左物右碼。錯放后,實際質量少于讀數,實際質量=砝碼-游碼
 
  7、用量筒量取液體時,眼睛平視凹液面最低處,讀出讀數。俯視會導致讀數大于實際體積,仰視導致讀數小于實際體積。
 
  8、配制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的步驟:計算、稱量、溶解、裝瓶。配制液體溶質溶液,需要的儀器是:量筒、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溶質是固體時,需量筒、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藥匙、托盤天平。
 
  9、pH試紙的使用:取pH試紙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液體沾在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不能先用水濕潤,會稀釋待測溶液,導致測得的pH不準;不能把pH試紙直接伸進試液,會污染試液。
 
  10、實驗室制取H2的原料是鋅和稀硫酸,制取CO2的原料是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O2的原料是雙氧水和二氧化錳,裝置都是固液不加熱裝置,儀器是錐形瓶(或大試管,或廣口瓶)、長頸漏斗(或分液漏斗)、帶雙孔塞的導管。
 
  11、鑒別O2、H2、CO、CO2、CH4氣體的方法: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使木條燃燒更旺的是O2。使燃著的木條熄滅,通入澄清石灰水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是CO2。點燃后檢驗燃燒產物可以鑒別H2、CO、CH4:用干燥的冷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燒杯內壁有水珠,翻轉燒杯,加入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的是H2,燒杯內壁無水珠,翻轉燒杯,加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是CO,燒杯內壁有水珠,翻轉燒杯,加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是CH4(或其他含C、H、O元素的有機物)。
 
  12、鑒別鹽酸和硫酸:聞氣味,有刺激性氣味的是鹽酸;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同理,鑒別NaCl和Na2SO4,也可用這個方法)。
 
  13、鑒別Ca(OH)2:加水溶解,取上層清液,通入CO2,變渾濁;或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4、鑒別碳酸鹽: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草木灰含有K2CO3,純堿(面堿)是Na2CO3,鑒別碳酸鹽的方法是: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蚣铀芙,加入C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
 
  15、分離和提純:(括號內是要除去的雜質) (1)NaOH(Na2CO3)加入適量的Ca(OH)2,過濾(2)NaCl(MgCl2或HCl)加入適量的NaOH (3)CaCl2(HCl)加入過量CaCO3粉末,過濾(4)BaCI2粉末(BaSO4)溶解、過濾、蒸發(與粗鹽提純的方法相同)(5)KNO3(NaCl)冷卻熱飽和溶液法(分離Na2CO3和NaCl方法相同)(6)H2O(NaCl)蒸餾法(7)Cu粉(Fe粉)磁鐵吸附;加入過量CuSO4溶液,過濾;加入過量酸,過濾。
 
  16、驗證和除雜
 
  (1)檢驗混合氣體中有無CO2:混合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有CO2。除去CO2:混合氣體通過盛有NaOH溶液的洗氣瓶。
 
  (2)檢驗混合氣體中有無CO: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CuO,變紅色,證明有CO。除去混合氣體中的CO: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CuO;除去尾氣中的CO:點燃尾氣。
 
  (3)檢驗混合氣體中有無HCl氣體并除去:混合氣體通入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或通入硝酸銀中有白色沉淀,證明有HCI;混合氣體通過裝有NaOH溶液的洗氣瓶,可以除去HCl氣體。
 
  (4)檢驗混合氣體中有無H2O蒸氣:混合氣體通過無水CuSO4,無水CuSO4變藍色,證明有H2O。混合氣體通過盛有濃硫酸的洗氣瓶,或通過裝有CaCl2的干燥管,或通過裝有堿石灰(固體NaOH和CaO的混合物)可以除去H2O;
 
  (5)檢驗氣體的順序:先檢驗水蒸氣,后檢驗其他氣體。氣體凈化的順序:先除雜,后干燥(除去水分)。
 
  17、鑒定和判斷
 
  (1)觀察顏色。藍色溶液:含有Cu2+的鹽溶液,如CuCl2、CuSO4、Cu(NO3)2。淺綠色溶液:含有Fe2+的鹽溶液,如FeCl2、FeSO4、Fe(NO3)2。黃色溶液:含有Fe3+的鹽溶液,如FeCl3、Fe2(SO4)3
 
  (2)聞氣味:鹽酸、硝酸有刺激性氣味;氫硫酸(H2S氣體的水溶液)有臭雞蛋氣味;氨氣(NH3)、SO2氣體有刺激性氣味
 
  (3)觀察生成沉淀。一般是:白色:、BaSO4、AgCl、Mg(OH)2,藍色:CuSO4,紅褐色:Fe(OH)3,且不溶于稀硝酸有:BaSO4、AgCl。能溶于稀硝酸并且有氣體(CO2)放出的是CaCO3、BaCO3。能溶于稀硝酸并且無氣體放出的是Mg(OH)2
 
  黑色固體有:C、MnO2、CuO、Fe3O4、、Fe粉。(4)檢驗生成氣體。復分解反應生成的氣體一般是:CO2或NH3 (NH3是堿性氣體,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
 
  18、離子的檢驗
 
  (1)檢驗H+:石蕊試液;pH試紙;碳酸鹽溶液;活潑金屬,有氫氣產生;滴入酚酞的堿的紅色溶液;不溶性的金屬氧化物如CuO Fe2O3;不溶性的堿如Cu(OH)2。
 
  (2)檢驗OH-:石蕊試液;酚酞試液;pH試紙;石蕊試液和酸溶液。加入MgCl2或CuCl2或FeCl3溶液,分別產生白色、藍色、紅褐色沉淀。
 
  (3)檢驗Cl-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
 
  (4)檢驗SO42-:加入BaCl2或Ba(NO3)2溶液,有BaSO4白色沉淀產生。
 
  (5)檢驗CO33—:加入HCl或稀H2SO4溶液,有氣體產生;加入CaCl2或C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
 
  19、實驗探究
 
  (1)CO2與NaOH溶液是否發生了反應的實驗探究的原理是:CO2與NaOH溶液的反應,使氣壓減小(如軟塑料變癟等)進一步探究的方法CO2與NaOH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鹽酸,有氣泡產生,說明CO2與NaOH發生了反應,生成了Na2CO3。
 
  (2)無明顯現象的酸與堿中和反應的試驗探究方法:向堿溶液中加入酚酞試液,溶液變為紅色,然后滴加酸,至紅色突然消失,證明酸堿恰好中和。
 
  (3)兩種溶液反應產生沉淀或氣體后,是否完全反應的試驗探究方法:取上層清液,加入上述溶液中的一種,看是否還有沉淀或氣體產生。
 
  20、常用干燥劑:
 
  (1)濃H2SO4,氣體干燥劑。
 
  (2)固體CaCl,氣體干燥劑。
 
  (3)堿石灰(固體NaOH和CaO混合物)氣體干燥劑,不能用于干燥含CO2、SO2的氣體,
 
  (4)CaO或Fe粉,食品干燥劑(不能食用)。
 
  21、常用儀器聯接方法:鐵架臺:從下向上、從左到右。洗氣瓶:長進短出。干燥管:大進小出。U型管:左進右出。
 
  22、實驗評價因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理論上是否正確;操作上是否簡便、安全;經濟上是否合理;是否消耗能量;是否對環境造成污染;產物是否便于分離。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歡迎微信掃碼
    關注初三學習社
    中考網官方服務號

熱點專題

  • 2024年全國各省市中考作文題目匯總
  • 2024中考真題答案專題
  • 2024中考查分時間專題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數線專題

[2024中考]2024中考逐夢前行 未來可期!

中考報考

中考報名時間

中考查分時間

中考志愿填報

各省分數線

中考體育考試

中考中招考試

中考備考

中考答題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飲食

中考家長必讀

中考提分策略

重點高中

北京重點中學

上海重點中學

廣州重點中學

深圳重點中學

天津重點中學

成都重點中學

試題資料

中考壓軸題

中考模擬題

各科練習題

單元測試題

初中期中試題

初中期末試題

中考大事記

北京中考大事記

天津中考大事記

重慶中考大事記

西安中考大事記

沈陽中考大事記

濟南中考大事記

知識點

初中數學知識點

初中物理知識點

初中化學知識點

初中英語知識點

初中語文知識點

中考滿分作文

初中資源

初中語文

初中數學

初中英語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學

中學百科